2012高三语文《核心考点》第三部分诗歌阅读考点(诗歌阅读必备)考前指导理清古诗的层次结构.docVIP

2012高三语文《核心考点》第三部分诗歌阅读考点(诗歌阅读必备)考前指导理清古诗的层次结构.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2高三语文《核心考点》第三部分诗歌阅读考点(诗歌阅读必备)考前指导理清古诗的层次结构

理请古诗的层次结构 诗歌也和散文一样,有其创作章法,讲究层次结构。古诗的层次结构,主是从诗歌的景(境)与情、事与情、事与志、景(境)与人、时间与空间等角度来考虑。 ?1 .景与情的关系:? ? ??抒情是诗歌的主要功能。诗人一般要通过写景来创设“情”的根基,否则这个“情”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来看孟浩然的 《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 :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这首干谒诗前两句紧扣一”湖”字写景,为后面的“欲济”和“羡鱼”作铺垫。“欲济”即想渡过湖到达对岸,蕴含有想出仕之意;“羡鱼”即蕴含有羡慕功名之意。这首诗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前面所写之景是后面所抒之情的基础。没有前面的景,就无法抒发后面的情。再看元代马致远的 《 天净沙 ? 秋思 》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小令共有五句,前四句都是写景,末尾一句是抒情。当然,前四句写景的文字里面也隐含有末尾一句所抒发的情。 ?2 .事与情的关系: 有些诗歌是先叙事,再从所叙之事中引出“情”来。例如李白的 《 赠汪伦 》 : ???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里前两句写自己“欲行”时友人汪伦送别之“事”,后两句抒发汪伦与自己的深厚情谊。后面的“情”是从前面的“事”引出的。再看李白的 《 子夜吴歌 》 : ???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这首旧题乐府诗前两句是叙事:在长安的月夜中,家家户户都在忙着为远在边关的征人赶制寒衣而做准备,后四句抒发了家人对征夫的无比思念。而前面的“月”和“捣衣”则已暗寓了后四句的“情”。 3 .事与志的关系: 古人写诗,往往前一部分叙事(可以看做是广义的“境”),后一部分言志。例如宋末刘克庄的词 《 玉楼春 ? 戏林推 》 : 年年跃马长安市,客舍似家家似寄。青钱换酒日无何,红烛呼卢宵不寐。 易挑锦妇机中字,难得玉人心下事。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 这首词先写南宋行将灭亡之际,在京城临安,朝臣们文恬武嬉,醉生梦死,整日饮酒,赌博狎妓,漠视国事;后面表达作者关注国家时势的志向,劝诫有血性的男儿眼泪不要为妓女而流。这里是先叙事,后言志。再看苏轼的 《 江城子 ? 密州出猎 》 :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首词上片写出猎的盛况,有声有色,使人如历其境;下片言志,表明自己尽管已“鬓微霜”,也要保卫西北边疆,为国效命。天狼星,旧说主外族的侵掠之举,“射天狼”即反击外族(契丹、西夏)的侵掠。 4 .景与人的关系: 这里的“景”可以看作是广义的“境”。古人写诗填词,往往先写景,后面再接着写景中人物的活动。例如南宋辛稼轩的 《 青玉案 ? 元夕 》 :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首词的上片极写元宵的繁华景象,下片写作者所追慕的却是一位幽独的美人。梁启超认为这首词的旨意是“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中原沦陷后,达官贵人仍然醉生梦死,不图恢复,没有几个人能理解辛弃疾的救国抱负,只有他一个人孤独地追寻救国之策。这首词以象征的手法抒发情怀。上片写景是虚实结合(元宵繁华为“实”,达官贵人贪图享受为“虚”),下片写人也是虚实结合(灯火阑珊处之美人为“实”,自我爱国的美好情怀为“虚”)。又例如北宋范仲淹的 《 渔家傲 ? 塞下秋来 》 :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首词的上片写景(或说“境”),下片写人。上片大笔勾勒了边塞苍凉的自然、军事环境,下片叙写了戍边将士戎马生活的艰苦,抒发了功业未立的感慨和思家难归的无限乡愁。???????? 5 .时间与空间的关系: 古诗在写景和叙事时如果涉及到时间和空间位置时,我们鉴赏就要把握其时空关系。例如唐代诗人、杜甫的祖父杜审言的 《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 的前四句: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隅,梅柳度江春。 这里以“偏惊物候新”代指时光又过了一年,第三、四句是说云霞升于天涯海角、春光布满大江南北。这四句诗从时空两个方面写了诗人与陆丞和诗时的处境。又如唐代诗人张若虚的 《 春江花月夜 》 的前两节: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光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