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台北立松山高中九十五学第一学期第一次期中考高三历史科试题
台北市立松山高中九十五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一次期中考高三歷史科試題
範圍:中國文化史1-1~4-2 適用班級:301~307 共4頁
三年 班 座號 姓名
一、單選題:每題2分,答錯不倒扣,占60%
1.有位史家評論戰國時期的學說:「戰國時代,諸子百家風行一時,各家中有順勢而活動的,想要因勢利導,借助權力來改造社會;也有逆勢而動的,知其不可而為,想依據理想來改造社會。」請問「逆勢而動的,知其不可而為,想依據理想來改造社會」的,最可能是那一家的想法? (A)墨家 (B)縱橫家 (C)法家 (D)農家
2.《漢書?夏侯勝傳》云:「昌邑王嗣立,數出,勝善察時變,諫曰:『天久陰不雨,臣下有謀上者,陛下出欲何之?』,王怒,謂勝為妖言。霍光召問勝究竟,勝對言是據□書,曰:『皇之不極(未達登峰造極),厥罰常陰,時則下人有伐上者』,故云下有謀,此□是指引下列何書? (A)《尚書?禹貢篇》 (B)《春秋》 (C)《尚書?洪範篇》 (D)《詩經》。
3.《明史》記載:「金華、義烏俗稱剽悍,請召募三千人,教以擊刺法,長短選用,由是繼光一軍特精。」從上文敘述,我們應有的了解是:(A)這是在金華、義烏一帶駐守的衛所兵 (B)明朝的衛所兵是明朝主要的兵制,也是明朝平定倭寇和對抗滿洲入侵的主要軍隊 (C)衛所兵在實施一段時間後即已逐漸為募兵所取代,明代後期募兵是軍隊主要的來源,戚家軍即是招募而來的 (D)明代行衛所兵制,是一種世兵制,在兵源不足時才行募兵。
4.「,,。,,,,,。」? (A)(B)西晉國子監 (C)南宋書院 (D)明清書院。 (A)北周的府兵由軍人自相統率,不編戶籍,隋的府兵則悉屬州縣、兵民合一 (B)北周府兵皆為胡人,隋的府兵皆為漢人 (C)北周的府兵只管戍邊,隋的府兵只戍衛京師 (D)北周的府兵將卒皆世襲,隋的府兵則皆不世襲 (E)北周的府兵仍從事農耕,隋的府兵則否
6.李俊先生在《中國宰相制度》一書中說:「中國宰相制度……趨勢為何?時代愈前,相權愈重;時代愈後,相權愈輕。法則為何?君主近臣,代起執政,品位既高,退居閒曹是也(A)漢光武帝時的尚書令 (B)唐代的樞密使 (C)明代的內閣大學士 (D)清代的軍機大臣。
7.明代衛所兵制是綜合了漢、,? (A),(B)軍政與軍令一元化,,(D)兵籍與民籍合一,。 (A) (B) (C) (D) (A)秦漢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10.某本書上說:「天地的五行如果沒有變,(君主)應當以德行來彌補,廣施於天下。那麼問題就可以消除。如果不以德行彌補,不出三年,天會下石雨。……補救的辦法是省傜役、少收稅、開倉庫,賑濟百姓」。這應該是那本書的說法? (A)論衡 (B)潛夫論 (C)春秋繁露 (D)養生論
11.中國歷代的地方行政,在西漢時代,郡統縣,全國共十三州,各州置刺史一人,為地方最高之行政官。隋文帝時,實行州縣二級制。唐代實行府兵制,在州縣之上,又設府,成為三級制。宋代則採道、州、縣三級制。明代地方行政長官為都指揮使,負責地方行政及財政。請問以上的敘述中,有幾項重要的史實錯誤? (A)2項 (B)3項 (C)4項 (D)5項
12.皇帝和大臣討論如何選拔人才。大臣主張:應該只問他們個人能力的高低,不要計較他們的家世背景。皇帝反對大臣的說法,強調歷時久長的世家才是培養人才的沃土,所以是選拔優秀人才的重要標準。這件事最可能發生在哪個時期? (A)秦、漢 (B)南北朝 (C)宋、元 (D)明、清。
13.在一份與戶籍登錄有關的古文書記載:「戶主余善意,年二十二歲,……擁有二十畝永業田,二十八畝已受,七畝口分田,總計應受田一頃六十一畝,一畝居住園宅,一頃三十三畝未受……」請問這份文書反映的制度為何? (A)王莽的王田制度 (B)唐代的均田制 (C)北宋的青苗法 (D)明代的一條鞭法
14.一位大臣向皇帝建議降低賦稅,指出這項稅法實施之初,一匹絹合四千錢,所以,稅額萬錢的人家只要繳納絹二匹半;現在一匹絹合八百錢,這戶人家竟要繳納十二匹絹。根據該大臣的說法,這是關於那個稅法的討論? (A)唐代兩稅法 (B)唐租庸調法 (C)明一條鞭法 (D)宋代青苗法
◎「關東老農陳生,受田百畝,躬耕而食,家道殷實,所育三子均已成年。長子伯文忠厚樸實,勤於農事;次子仲武身心武健,徵為府兵;三子叔斌聰明俊秀,得意貢舉。」根據文中的內容敘述,請回答下列二題:
15.勤於農事的伯文,必須為國家盡那些義務?(持銀兩繳納賦稅(以實物繳納田租(用實物繳納戶調(輸錢以供政府雇役(隨時負擔額外課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