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同步测试2.docx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同步测试2.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同步测试2

1.1933年底,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在给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信中写道:“如果您成功的话,新的和更大胆的方法将在各处试行,而我们将以您就职的那一天作为新纪元的第一页。”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新的和更大胆的方法”包括 ( )①大力推行国有化政策 ②实行“福利国家”政策 ③第三产业的兴起 ④知识经济的出现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②D. ③④2.斯大林模式和新经济政策的相似之处是(  )A. 国家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B. 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C. 都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D. 后来都发展成为苏联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3.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和货币。”苏俄实施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马克思的设想最大的不同是( )A. 实施的条件B. 所有制结构C. 经济管理模式D. 产品分配方案4.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经济思想,它们( )A. 通过制定指令性计划发展经济B. 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 对干预经济在认识上看法不同D. 看似互相矛盾但目的一致5.1934年1月10日,罗斯福总统宣布发行以国家有价证券为担保的30亿美元纸币,并使美元贬值40.94%。当时美元贬值的直接因素是 (  )A. 经济危机B. 政府强制推行《全国工业复兴法》C. 政治危机D. 政府调整财政金融政策6.勃列日涅夫的改革(  )①出发点是纠正赫鲁晓夫时期的混乱,促进经济的发展 ②过高估计苏联社会实际发展水平的错误判断,阻碍了改革的进程A. ①②都是正确的B. ①②均不正确C. ①正确,②不正确D. ①不正确,②正确7.罗斯福提出公民应该享有“免于匮乏的自由”,也就是说,政府应该承担起保障人们免于贫困的责任。为实现上述主张,新政采取的措施是( )①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②推行以工代赈 ③发放紧急救济资金 ④整顿财政金融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8.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苏联经济发展日益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A. 没有突破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B. 对市场机制的排斥C. 推行霸权主义政策D. 政局不稳,社会动荡9.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政策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的最大区别是( )A. 对工农联盟和农业发展的认识B. 遂社会主义工业的政策和态度C. 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不同D. 是否排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10.“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了产品的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那时党的口号是‘学会做生意’”。这里的“学会做生意”主要指( )A. 借助商品、市场的自由调节B. 宏观调控与计划相结合C. 恢复和发展私人企业D. 实行粮食税制度11.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这里“斯大林的守墓人”的主要含义是(  )A. 未改变农业水平落后的局面B. 未突破旧有的经济发展模式C. 一味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D. 未改变苏联原来的社会制度12.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 勃列日涅夫开创了苏联改革的先河B. 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政治方面C. 勃列日涅夫不打算触动斯大林模式D. 勃列日涅夫首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13.二战后,几乎整个欧美世界都在学习罗斯福新政,西方资本主义各国纷纷采用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和措施。这表明(  )A. 政府干预是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普遍采用的经济政策B. 自由竞争是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变化C. 实行高福利是整个欧美世界都在学习罗斯福新政的最主要动力D. 凯恩斯主义是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祸首14.1932年,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纽芬兰、印度、南非等英联邦国家在渥太华召开帝国经济会议,签订了11个双边协定,制定了帝国特惠制。其主要内容是:对成员国间的进口商品,相互降低税率或免税;对成员国以外的进口商品,则征收高额关税。它实施的直接目的是(  )A. 推行贸易自由化B. 克服经济发展困难C. 扩大进出口数额D. 加强对经济的干预15.美联社曾经报道,1930~1932年,每天有大量的美国人聚集在苏联驻美大使馆门前,要求移民苏联。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A. 美国工人大量失业B. 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产生怀疑C.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D.苏联的经济政策吸引美国人前去投资16.“二战”结束后,美国迅速完成了从战时经济向和平经济的转变,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主要原因是( )A. 社会福利政策的实施B.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C. 战争的良性刺激作用和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影响D. 低失业率与低通货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