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语文(新课标)二轮复习专题整合高频突破课件:6.2文言文翻译题.pptVIP

2018届高三语文(新课标)二轮复习专题整合高频突破课件:6.2文言文翻译题.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8届高三语文(新课标)二轮复习专题整合高频突破课件:6.2文言文翻译题

* * * * * * * * * * * * * * * * * * 课前试做?自我诊断 热点突破?满分方略 第2讲 文言文翻译题 -*- 文言文翻译,涉及方方面面的文言知识,考查这个考点的同时,也考查了通假字、古今异义、重要实词、重要虚词、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等考点。所以说文言文翻译题是一道综合性试题,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二轮复习时,要把它作为重中之重。 -*- (2016·全国Ⅰ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 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居一岁,还京师。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尝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 -*-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这段文字讲述了曾公亮治理政务方面的才能,强盗都不敢在他管辖的境界内出没。有一个使者丢失了东西,怀疑是被人偷走了,曾公亮说他的境内不会藏匿强盗,一定是使者的随从干的。搜索以后,果然是这样。据此,“盗悉窜他境”中间不能停顿;“尝有使客亡橐中物”是一个完整的语句,“物”后要停顿;“移书诘盗”不能断开,前后是目的关系。故选B项。 答案 解析 关闭 B -*-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C项,“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错误。“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不限定是朝廷中的,也包括地方上的。 答案 解析 关闭 C -*-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公亮初入仕途,为民兴利除弊。他进士及第后任职会稽县,当时湖水常常外溢,民田受害,他兴修水利工程,将水引入曹娥江,民众因此得益。 B.曾公亮久经历练,通晓典章制度。他熟知朝廷政务,首相韩琦每每向他咨询;密州有人偷盗民田产银,他认为判处死刑过重,据理力争,最终改判。 C.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 D.曾公亮老谋深算,暗中为子孙计。他为人深沉,思虑周密,曾举荐王安石,安石受到宠信,他考虑子孙前程,不露痕迹地处处随顺安石,终于得到回报。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C项,“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的说法错误。根据文本“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的叙述,可知“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之说不当,应当是“谕以指意”,即“把皇帝的旨意告诉他们”,从而止息了边害。 答案 解析 关闭 C -*-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 (2)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参考答案: (1)赐宴不到场,这是对君主命令的不敬。君主有病,却一定要他亲临宴会,做这样的事能心安吗? (2)苏轼曾从容地责备公亮不能纠正弊病,世人讥讽他保持禄位加固宠幸。 解析: (1)“锡”,通“赐”,赏赐;“虔”,尊重;“是不虔君命也”是判断句;“而”,表转折关系;“必使亲临”中间有省略成分,应为“必使之亲临”;“处之安乎?”是反问句,意思是“做这样的事能心安吗?”(2)“救正”,匡救扶正,纠正;“持禄固宠”,保持禄位加固宠幸。要注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