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速铁路路隧道工程技术讲解(刘2010.6).ppt
净空变化量测和拱顶下沉量测,应在同一断面上进行。以水平基线量测为主,必要时设置斜基线。对以下情况要调整量测的断面位置、间隔、频率: a 对膨胀性地质,地层长期不稳定时:缩短间隔、增加频率; b 早开挖或迟缓开挖时:调整断面位置、缩短间隔、增加频率; c 隧道的总长发生变化时:调整断面位置、增长或缩短间隔; d 地质良好,且是同样连续时:增长间隔、减少频率; e 地质变化显著时:调整断面位置、增长或缩短间隔、增加或减少频率; f 能很快取得测定值时:增长间隔、减少频率。 拱顶下沉量测测点,一般布置在拱中和两侧拱腰,每断面布置三点,当受通风管阻碍或有其他障碍时,可适当移动位置。水准基点一般设在拱顶,选择在围岩稳定地段设置。 监测检测 净空变化量测和拱顶下沉量测控制要点 围岩稳定性判别标准问题,不仅同围岩类别以及其他地质因素有关,而且还同施工方法、支护手段等人为因素有关,是比较复杂的。因此,在评价围岩稳定程度时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采用下述三种判别标准综合分析,以确定比较符合实际的标准。 监测检测 围岩稳定性判别标准 ① 根据实测位移或预计最终位移值判别: 在隧道开挖过程中若发现量测的位移总量超过某一临界值时,或者根据已回归函数预计最终位移将超过某一临界值时,表明围岩难以稳定,需要加强支护。 监测检测 围岩稳定性判别标准 ② 根据位移变化速率判断 位移变化速率大于某临界值时则认为围岩未稳定,反之则认为围岩已经达到基本稳定。可根据工程特点和围岩条件,制定本工程的位移临界变化速率的标准。 ③ 根据位移变形加速度判断 变形速率不断下降,表示围岩趋于稳定,支护是安全的;变形速率长时间保持不变,应及时调整施工程序和加强支护系统的刚度和强度;变形速率逐渐增加,表示围岩已达到危险状态,必须立即停工加固。 监测检测 围岩稳定性判别标准 量测数据的处理 由于现场量测所得的原始数据,不可避免具有一定的离散性,其中包含着测量误差甚至测试错误,必须进行整理和数学处理:将同一量测断面的各种量测数据进行分析对比、相互印证,以确认量测结果的可靠性;探求围岩变形或支护系统的受力随时间变化规律、空间分布规律,判定围岩和支护系统稳定状态。 监测检测 量测数据的处理 量测数据处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 绘制位移、应力、应变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时态曲线; ② 绘制位移速率、应力速率、应变速率 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③ 绘制位移、应力、应变 随开挖面推进变化的曲线——空间曲线; ④ 绘制位移、应力、应变随围岩深度变化的曲线; ⑤ 绘制接触压力、支护结构应力 在隧道横断面上的分布图。 监测检测 由于量测误差所造成的离散性,按实测数据所绘制的位移等物理量随时间或空间变化的散点图上下波动,很不规则,难以用来分析。因此,需要采用数学处理的方法,将实测数据整理成实验曲线或经验公式。 回归分析是目前量测数据处理的主要方法,通过对量测数据回归分析可以预测最终值和各阶段的变化速率。常用的回归曲线方程有: ① 对数函数,② 指数函数,③ 双曲函数 监测检测 量测数据的处理 施作柔性的(其实还应该同时强调韧性)初期支护让围岩的变形有所释放的做法,对于初始地应力量值较大、塑性地压显著的深埋隧道是十分有效的。在那种情况下,围岩变形的适度释放,有助于围岩通过应力调整,发挥自承作用,消减作用在衬砌结构上的形变压力。相反地,如果过早地施作刚度较大的二次衬砌,将会降低支护系统的可靠性,甚至造成结构的裂损,这是为国内外一些工程所证实了的。 监测检测 关于变形释放 但是绝不能认为,按新奥法原则修建隧道就必须采用柔性支护,让围岩变形释放。对于软弱围岩中的浅埋隧道,地应力量值本来就不大,致使岩体破坏,强度丧失的“临界变形值”比较小。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护和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需强调的是围岩变形的控制而不是释放。对于支护系统需强调的是刚性而不是柔性。这也正是在这种具体条件下新奥法原则的体现。 监测检测 关于变形释放 在1992年版的“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则”(TBJl08-92)和1996年版的“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J204-96)以及“公路隧道施工规范”(JTJ042-94)中曾有关于二次衬砌应在围岩和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后施作的规定,并且将水平收敛速度小于O.2 mm/d作为“基本稳定”的一个标志。但是在最近发布的“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TB10108-2002)及“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10204-2002)中均删去了此类条文,规定“深埋隧道的二次衬砌一般情况下应在围岩和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后施作”,而“浅埋隧道应及早施作二次支护。 事实上,等水平收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不同的拧紧策略的优缺点分析课件.pptx VIP
- 第三单元有趣的纸藤编织(课件)-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全国通用.pptx VIP
- 临床药物治疗学(本科).docx VIP
- 在办公用房权属统一登记工作动员会上的讲话.docx VIP
- ANSI ESD STM11.12-2021平面材料的体积电阻测量.pdf VIP
- 同济大学顾祥林-混凝土结构课后答案.pdf VIP
- 05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大语言模型技术02.pptx VIP
- 安全文明施工方案.docx VIP
- 05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大语言模型技术01.pptx VIP
- 矿井供电系统与井下供电安全培训课件PPT(共 51张).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