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历史复习课堂练习:15 发达的古代农业与古代手工业的进步.doc

2018年高考历史复习课堂练习:15 发达的古代农业与古代手工业的进步.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8年高考历史复习课堂练习:15 发达的古代农业与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课练15 发达的古代农业与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耒耜经》记载:“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主要用于(  ) A.原始灌溉 B.松土挖土 C.除草培土 D.开沟播种 解析:题干中并未提到灌溉的相关信息,故A项错误;题干中“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体现了松土挖土的现象,故B项正确;题干中并未体现除草培土的信息,故C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播种的信息,故D项错误。 答案:B 2.先秦著作《山海经·海内经》记载:“后稷(后稷是古代周族始祖)播百谷。稷之孙曰叔均,始作牛耕。”从考古发现来看,在河南、山西、江苏、浙江、上海、广西、内蒙古、吉林等省市出土了商周时期的石犁。这说明(  ) A.历史记述的正误需要考古发现佐证 B.文献资料不能作为一手史料 C.商周时期我国就出现了铁犁牛耕 D.我国使用牛耕技术的历史久远 解析:考古不是历史记述正误的唯一佐证标准,故A项错误;文献资料分为一手史料、二手史料,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铁犁的相关信息,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稷之孙曰叔均,始作牛耕”“从考古发现来看……出土了商周时期的石犁”,都佐证了我国牛耕技术历史久远,故D项正确。 答案:D 3.(2018·昆明检测)中国古代“广种未必多收”已为人熟诵;农谚云“锄头底下三分泽”;贾思勰曾告诫:“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材料意在强调中国古代农业(  ) A.生产技术的成熟 B.粮食产量的稳定 C.精耕细作的重要 D.生产效率的低下 解析:“中国古代‘广种未必多收’已为人熟诵”可见生产技术无法保障农业生产,故A项错误;“广种未必多收”可见粮食产量不稳定,故B项错误;“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可得出要求农业应该把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而不应该粗放发展,故C项正确;“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宁可少好”其目的就是要追求效率的最大化,故D项错误。 答案:C 4.(2018·龙岩测试)唐朝统称各段运河为漕渠或漕河,以连接长安、洛阳与江、淮间的漕渠、汴水和淮南官河最重要。唐德宗贞元二年(786年),因漕运一时断绝,长安君臣濒临饿死。随后江南转运南米三万斛抵达,德宗赶到东宫对太子说:“吾父子得生矣!”据此可知(  ) A.大运河对于巩固唐朝统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B.唐德宗贞元二年因发生战乱致使漕运断绝 C.唐朝已不能有效地掌控全国绝大部分地区 D.运河和江南财富成为晚唐都城的经济命脉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大运河对于北方经济的影响,没有体现大运河对于巩固国家统一的作用,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漕运中断的原因,故B项错误;从材料“江南转运南米三万斛抵达”,可知南方也是唐朝的控制区,故C项错误;从材料“因漕运一时断绝,长安君臣濒临饿死。随后江南转运南米三万斛抵达”,可知晚唐对于运河和江南经济的依赖,故D项正确。 答案:D 5.从16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全国耕地面积约增加了3亿亩,不到50%,而人口增加了近3倍。在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的一百多年里,垦地最多的是西南地区(四川、云南、贵州),而人口增长最多的是江南三省(江苏、安徽、浙江)。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高产农作物的传入与推广 B.农业生产技术出现革命性变化 C.国家统一安定与民族融合 D.政府实行鼓励垦荒的土地政策 解析:根据材料第一句话,可知明清时期(16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全国人口增长的幅度远远大于耕地面积的增加幅度,结合史实可知明清时期来自美洲的高产农作物传入中国,大大提高农作物产量,从而满足了人口大量增长的需求;而清中期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西南地区垦荒最多,但江南三省因为是高产作物大量推广地区使人口增长最多的,从而印证了第一层信息,故A项正确。 答案:A 6.从南宋开始盛行的以职业划分户种的做法,全面实行于元代,到明代依然被保留下来,明代文献中的军户、灶户(制盐)、乐户、果户、菜户、渔户、捕户等,随处可见。这一长时段的现象可以佐证南宋以来(  ) A.社会变迁具有内在延续性 B.政府对专业民户人身控制加强 C.分户经营稳固了小农经济 D.社会生产的专业分工基本停滞 解析:南宋盛行的以职业划分户种的做法实行于元代,一直到明代,说明社会变迁具有内在延续性,故A项正确;材料仅体现以职业划分户种,未体现政府对民户的人身控制,故B项错误;分户经营能稳固小农经济,但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明代依然推行以职业划分户种的办法,但不能体现社会生产专业分工的停滞,故D项错误。 答案:A 7.检索《四库全书》,关于“平均赋役”“均平徭役”“均徭役”“均赋税”“平差役”一类的词语,出现有905次之多。这种现象说明统治者旨在(  ) A.实现社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