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历史岳麓版一轮课件:单元整合16.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9历史岳麓版一轮课件:单元整合16

单元知识整合建构----一、对重大历史改革的全面把握1.改革的定义改革是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做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发展史也是一部改革史。2.改革的分类(1)从程度上看,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局部调整;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的彻底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2)从内容上看,分为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文化改革。--(3)从性质上看,可分为奴隶制改革、封建性质的改革、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①奴隶制改革: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伯利克里改革、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②封建性质的改革: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洋务运动、北魏孝文帝改革。③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戊戌变法、美国罗斯福新政。④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苏联、东欧的社会主义改革;中国的改革开放。--3.归纳“改革背景”的一般方法(1)社会发展趋势:经济条件——根本原因。(2)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主要原因。(3)社会危机:内忧(财政危机、社会矛盾等)、外患(民族危机)——必要条件。(4)改革力量:阶级条件。(5)改革及支持者的革新意识:思想条件——主观条件。(6)外部因素:催化剂、导火线——直接原因。--4.归纳“改革结局”的一般方法(1)如何评定“改革的结果”一场改革的成败与否,不能看改革者个人的结局如何,而要看这一改革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否得到维持。改革的成功与否有两个主要标志:一是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二是改革是否被中断。即改革达到了预期目标,有利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不管改革者处境怎样,仍能继续下去的改革才是成功的改革。--(2)如何分析“改革成败的原因”①看是否适合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②看当时力量对比: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③看改革的政策措施是否行之有效。④看改革者是否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⑤看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对点训练1.(2017全国卷押题卷三,4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太后不满意旧的用人制度,坚持从契丹、汉族和其他民族中选拔称职的官吏,而重用汉族官僚则是其改革用人制度的核心所在。她以战略家的眼光,决心改变只有耶律氏、萧氏两族共议国事的贵族统治格局,大胆任用一批才智过人的汉官,像韩德让、张俭……使他们积极为契丹社会的封建化改革献计出力,其中韩德让(赐姓耶律,名隆运)已经成为当时统治集团中极为重要的人物。当时,辽朝守旧派势力“雄强”,他们“拥兵握政,盈布朝廷。……内外震恐”,是当时契丹社会发展的逆流。萧太后利用汉官韩德让“易置大臣……夺其兵权”,排除了守旧派贵族势力对新政的阻挠。以法治吏,推进廉政建设,为辽圣宗统治时期的强盛奠定了基础,也加快了契丹社会的封建化进程。——摘编自张宏等《浅析辽朝萧太后的治国方略》--(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辽朝萧太后吏治改革的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辽朝萧太后吏治改革的作用。参考答案: (1)措施:多方选拔人才,从契丹、汉族和其他民族中选官;重用汉族官吏;排除守旧派贵族的阻挠;以法治吏。(2)作用:增强国力,为辽朝强盛奠定了基础;加快了契丹社会封建化进程,使辽朝在与北宋王朝的对峙中占据主动。--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坚持从契丹、汉族和其他民族中选拔称职的官吏”,得出多方选拔人才,从契丹、汉族和其他民族中选官;根据材料“而重用汉族官僚则是其改革用人制度的核心所在”得出重用汉族官吏;根据材料“排除了守旧派贵族势力对新政的阻挠”得出排除守旧派贵族的阻挠;根据材料“以法治吏,推进廉政建设”得出以法治吏。第(2)问,根据材料“为辽圣宗统治时期的强盛奠定了基础,也加快了契丹社会的封建化进程”,得出增强国力,为辽朝强盛奠定了基础,加快了契丹社会封建化进程。--二、评价改革的原则及对改革规律性的认识1.原则要把每次改革放在它所属的特定历史环境中加以评价。首先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历史要求,再看这些改革在多大程度上适应或者违背了这一历史要求,它对社会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据此,对改革做出基本的肯定或否定。--2.规律性认识(1)改革是革除弊政、促进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必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2)改革必然会因损害某些人或集团的利益而遭到反对,因而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不会一帆风顺,所以改革的措施必须行之有效,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3)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是改革能否成功的根本原因。(4)分析改革成败的具体原因,要看改革派与保守派双方力量对比是否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