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名师手把手教你学CT诊断--颅脑演示教学.ppt
三、脑梗死 脑梗死分为缺血性性脑梗死、出血性脑梗死、腔晰性脑梗死。 (一)缺血性脑梗死 缺血性脑梗死是大、中脑动脉血管闭塞引起的脑缺血导至脑组织坏死。 【典型病例】 1. 患者,男,43岁,因突然右侧肢体不能活动,伴言语不利30分钟来诊。 2. 患者,男,39岁,因突发视物模糊来诊。 【CT诊断要点】 1. 平扫 (1)急性期(<24小时):多数无阳性发现,少数病例可出现提示脑梗死早期改变的CT征象:较大动脉血管密度增高--致密动脉征,系闭塞的动脉有新鲜血栓形成;豆状核密度减低、边缘模糊;脑岛、外囊和屏状核附近皮、髓质界限消失——岛带征;突面脑叶皮、髓质界限消失。 (2)亚急性期(24小时至2周):脑实质内出现与闭塞血管走行一致的低密度区,呈楔形或扇形,边缘不清,同时累及皮、髓质,因脑水肿有轻、中度的占位表现;脑梗死2~3周,因脑水肿减轻或消失以及吞噬细胞浸入,使梗死区密度升高,甚至成等密度,即“模糊效应期”。 (3)慢性期(2周至2个月):梗死区密度再度下降,边缘更清楚,脑水肿消失而无占位征,最终形成脑脊液密度囊变区即软化灶,病灶附近的脑沟、池增宽,脑室扩大,出现脑萎缩等负占位征象。 2. 增强 梗死后2~4周出现率最高,呈“脑回样强化”,与皮质分布一致,具有特征性。8周后形成软化灶,不再出现强化。 (二)出血性脑梗死 【典型病例】 1. 患者,男,67岁,因突发左侧肢体无力,视物模糊3天来诊。 【CT诊断要点】 低密度梗死区内出现斑片状高密度区,密度较一般脑血肿浅淡,边缘较模糊,可多发。当出血量较大时呈团块状,形状常不规则。有明显的占位征象。 2. 患者,男,56岁,因突然昏迷,肢体瘫痪来诊。 【鉴别诊断】 1. 脑出血 多位于基底节区,为一血肿块,密度较高,水肿带以血肿为中心,白质区分布明显。而本病多位于大脑中动脉主干或其分支供血区内。 2. 脑肿瘤出血 鉴别往往依靠强化,肿瘤有强化,水肿带以白质为主。 3. 血管畸形及动脉瘤出血 常破入蛛网膜下腔,血管畸形有时可有钙化,增强示不规则强化的血管团及动脉瘤影像。 (三)腔隙性脑梗死 【典型病例】 患者,女,41岁,因头痛、头晕10天,两侧肢体无力3天来诊,既往高血压病史5年。 【CT诊断要点】 1. 脑深穿支小动脉闭塞引起的深部脑组织较小面积的缺血性梗死。 2. 基底节、放射冠、内囊、丘脑或脑干低密度病灶边界较清,直径在10~20mm,无明显占位征象。 【典型病例】 患者,男,75岁,因进行性痴呆两年,既往高血压病史20年。 【CT诊断要点】 1. 平扫 侧脑室周围、半卵圆中心对称性斑片状低密度区,以侧脑室前角周围明显。白质密度明显低于灰质,两者密度差增大,80%~90%伴有腔隙性脑梗死,多发生于基底节和丘脑;多数合并弥漫性脑萎缩。 2. 增强 脑白质强化不明显,灰质强化显著,灰白质强化差异增大。 五、脑血管动静脉畸形 【典型病例】 1. 患者,男,43岁,因头疼就诊。 2. 患者,男,19岁,因经常头痛,偶发癫痫5年,近日加重来诊。 3. 患者,男,58岁,因经常头痛,偶发视物不清,言语不利8年,近1周加重来诊。 【CT诊断要点】 1. 平扫 表现为边界不清等密度或高密度的点状、斑片状病灶,病灶内可见点状钙化,病灶周围可见脑萎缩,一般无水肿和占位效应;合并出血可出现相应的CT表现。 2. 增强 病灶可见明显强化,有时可见与血管团相连的引流静脉、供血动脉影,呈线状、条索状。 3. CTA能够立体显示畸形血管的全貌,利用各种重建图像和“切割”、“旋转”等显示手段,显示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团和引流静脉。 六、脑动脉瘤 【典型病例】 1. 患者,男,33岁,因头晕无力1周住院。 2. 患者,男,50岁,主诉头晕头疼。 【CT诊断要点】 1. 直接表现 分为3种类型 (1)薄壁无血栓的动脉瘤,表现为边缘清楚的圆形高密度灶,有均匀一致的强化。 (2)瘤内有部分血栓形成的动脉瘤,表现为中心或偏心高密度病灶,其中心为含血液的瘤腔,周围为偏心性等密度的血栓,外缘的高密度为囊壁。增强扫描,血栓无强化,瘤腔与外层的囊壁有明显的强化,形成中心和外周高密度,中间等密度的特殊形态,称为“靶征”。 (3)完全血栓闭塞性动脉瘤,表现为等密度病灶,增强扫描中心无强化,可有外缘的环状强化。 2. 动脉瘤破裂时,可见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脑水肿、脑梗死、脑疝形成等异常改变。 3. 3D-CTA技术可显示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状,从不同轴位、不同角度分析动脉瘤底的指向、瘤颈的大小及动脉瘤与邻近血管、邻近结构的关系。 第六节 其他疾病 一、缺氧缺血性疾病 【典型病例】 患者,女,7天,胎心<100/分持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