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2017学年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第八专题“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第41课《苏幕遮(碧云天)》课件(23张).ppt
* 范仲淹的名篇《岳阳楼记》中有一句被后世广为传颂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的先忧后乐的思想和仁人志士的节操,是中华文明史上闪烁异彩的精神财富。朱熹称他为“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 苏幕遮 怀旧 范仲淹 ????? 1、朗读体会作者感情2、鉴赏这首词的表达技巧 学习目标 预习检测1 1、请你从阅读材料中概括范仲淹的生平特点: 少时家贫好学,工于诗词散文 三次被贬,主持庆历新政,荐拔学者,以天下为己任,先忧后乐 稳固西线边防 文学 政治 军事 预习检测2 朗读这首词,要求句读准确,读准下列词语。 范仲淹 黯乡魂 追旅思 休独倚 1.“碧云天,黄叶地”所写之景有何特点? 碧云浮空,黄叶匝地,“碧”“黄”搭配,色彩浓烈,意境开阔。 2.“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两句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1)层层深入的手法(层深)。 水天相接之处斜阳照着远山,而不解思乡之苦的芳草(暗指故乡)却更在斜阳以外的更远方。以家乡渺远衬托出思乡之情浓。 (2)虚实结合的手法。 “山映斜阳天接水”写远观的实景,而“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是虚景,即想象之景,虚实结合,使思乡之情得以深化。 这两句由上片的写景,过渡到下片的抒情。 上片触景生情、融情于景 3.“黯乡魂,追旅思”采用了什么手法? 互文、直抒胸臆,写出思乡羁旅之情缠绕不止,使人黯然销魂。 4.“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抒情婉曲的特点: 表面上,好象是说乡思旅愁也有消除的时候,实际上是说它们无时无刻不横梗心头。 5、如何理解“明月楼高休独倚”表达的感情? “独倚”更可见词人夜间为乡愁所扰而好梦难成,便想登楼远眺,以遣愁怀;但明月团圆,反衬出词人身在异乡,倍感孤独寂寞。 “倚”却说“休倚”表达了作者痛苦深沉的思乡情思。 6、写乡思离愁的词,往往借萧瑟的秋景来表达,这首词却反其道而行之,景色写得阔远浓丽。其作用是怎样的? 反衬离情的可伤。 自主学习 1、请思考词的上片所写之景有何特点?作者用了哪些手法?(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2、下片抒发了怎样的情感?作者是如何将上片的景和下片的情巧妙联结起来的? 3、通过诵读体会作者感情 合作探究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中“芳草”的意象有何特殊含义? 这句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何作用? 品读下列诗句,体会“芳草”的含义 1、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2、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3、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4、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5、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 故乡的“回归”、家的“回归”、情感的“回归”全都染上了芳草的新绿 “芳草”是作者的故乡。这里暗中化用《楚辞》的话:“王孙游兮不归,芳草生兮萋萋”意思是王孙远游不归,只见家乡的芳草丰盛地生长。后来李商隐也说:“见芳草则怨王孙之不归”可见“芳草”远在“斜阳外”就不单是指自然界中的芳草,而是借芳草来暗示诗人的家远在天际,好像超出斜阳之外。 承上启下。将作者的情思由眼前之景引向更加渺远的故乡,使思乡之情更深化。 精讲点拨: 1、把握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有助于理解诗意,把握感情。 2、注意诗歌的章法结构,鉴赏时,从结构入手,也是解读诗歌意旨的一把钥匙。 有效训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作者用了什么手法?第三句在结构上有何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浓墨重彩渲染了一派宜人风光,景象清新,赏心悦目 色彩渲染:江波碧、鸟翎白、山青翠、花红艳 清新怡人的美好风光反衬诗人强烈盼望归家的心情,抒 发了作者长久旅居他乡的感慨。 承上启下 绚丽之景 阔远之境 1、描写 视角颇具匠心:一高一低,一俯一仰(碧云天,黄叶地)展现际天极地的苍茫秋景 2、色彩渲染:碧云、黄叶、绿波、翠烟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 3、虚实结合:“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二句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 上片所描摹的寥廓而多彩的秋色图,已蕴涵乡思离情;下片乡思离愁则全是从上片生发开来。 词人先在上片摹写触目所见的伤心秋景,在下片“明月楼高休独倚”一句方才点出倚楼远眺,伫立凝想的主人公及立足点,这样景、人、情就更为有机地统一在一起 苏幕遮 怀旧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5-2016 苏教版 选修《唐诗宋词》第58课时 课件(31张).ppt
- 2015-2016 苏教版 选修《唐诗宋词》第62课时 课件(21张).ppt
- 2015-2016学年苏教版 唐诗宋词选读 卜算子咏梅 课件(22张).ppt
- 2015-2016学年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第46课《水龙吟》课件.ppt
- 2015-2016学年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第46课《水龙吟》课件2.ppt
- 2015-2016学年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第47课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课件1.ppt
- 2015-2016学年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第47课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课件2.ppt
- 2015-2016学年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第50课 清平乐(春归何处) 课件2.ppt
- 2015-2016学年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第50课 清平乐(春归何处) 课件4.ppt
- 2015-2016学年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第54课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课件.ppt
- 2016-2017学年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第八专题“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第41课《苏幕遮(碧云天)》课件(41张).ppt
- 2016-2017学年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第八专题“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第42课《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课件(18张).ppt
- 2016-2017学年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第八专题“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第42课《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课件(23张).ppt
- 2016-2017学年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第六专题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第26课《九日齐山登高》课件(18张).ppt
- 2016-2017学年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第六专题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第26课《九日齐山登高》课件(20张).ppt
- 2016-2017学年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第六专题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第26课《九日齐山登高》课件(41张).ppt
- 2016-2017学年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第六专题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第26课《九日齐山登高》课件(43张).ppt
- 2016-2017学年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第六专题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第27课《寄扬州韩绰判官》课件(17张).ppt
- 2016-2017学年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第六专题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第27课《寄扬州韩绰判官》课件(25张).ppt
- 2016-2017学年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第六专题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第27课《寄扬州韩绰判官》课件(47张).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