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父母给孩子什么财富教学教材.ppt
教育学的分析思路 1、遗传——关注气质特征 2、环境——关注特殊的成长环境 关注班级环境 3、教育——关注我们司空见惯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 心理学的分析思路: 中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有四对矛盾经常会出现冲突—— 1、人的基本心理需要与需要缺失 的矛盾; 2、人生发展关键期与关键期发展 受阻的矛盾; 3、个体成长趋势与环境限制的矛盾; 4、青少年的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 学生的问题在哪里?过去我们问题现象比较多,现在我们从心理角度分析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期理论要点一览表 期别/年龄 / 心理危机/ 发展顺利 /发展障碍 1/0-1岁 /信任-不信任/有安全感/交往焦虑 2/1-3岁/自主-不自主/自控自信/胆小多疑 3/3-6岁/自信-不自信/勇于表现/畏惧退缩 4/6-青春期/进取-不进取/有能力/失败无能 5/青年期/统合-不统合 /方向明确 /角色混乱 6、……7、……8、…… 学生的“自我统整”与“角色混乱” 埃里克森理论的第四、五个时期正是个体6岁进入青春期的教育阶段——面临的危机是“进取”与“不进取”、“自我统整”与“角色混乱” “自我统整”也称“自我同一感”它是一种个人自我一致的心理感受,是一种“我是谁”、“我在社会上应占什么地位”、“我将来准备成为什么样人”等一连串感受。 中学孩子们思考自我问题: 1、我有何身体特征?2、我父母(老师)如何期待我?3、我以往的成败经验如何?4、我现在有什么问题?5、我的现实环境有何条件与限制?6、我希望自己将来如何?六个问题统而合一,试图回答“我是谁”和“我将走向何方”。对于身心发展迅猛而又缺乏生活经验的学生统整绝非易事。不顺畅陷入统整危机,不能及时化解,就会倾向“角色混乱”一端。“空虚“、”困惑“、”烦恼“问题频频发生、、、、、父母、教师如不懂心理、束手无策、、、 家长要面对四个问题 破解青春期的烦恼 冷静对待逆反心理 输导消除网瘾倾向 深度透析厌学问题 破解青春期的烦恼 特征: 体像烦恼 异性交往 性意识觉醒 体像烦恼:学生对自己身体的主观感受。胖、瘦、五官、印记 虽然我眼睛小、但是很有神 虽然我脸上有胎记,但是很幸运,因为它长在发际处,而不是脸中央(案例:胎记不影响我美丽) 冷静对待逆反心理 “逆反”是成长的必然趋势 、“逆反”是青少年“自我同一性”从混乱 走向整合过程中的特有现象。 “逆反”意味着青少年认为自己已经长大 了,需要独立了。 青春期性萌动使他们迅速进入一个“自我 中心”意识的高峰期。 冷静对待逆反心理 这个阶段的青少年却往往遇到主要是来自家长的干预和压抑。青少年对无休无止的唠叨、婆婆妈妈的关心、神经过敏的查访、简单粗暴 的教训表现出极大的反感和叛逆情绪。此时,如果家长滥用权威,采取高压政策,就往往容易将一部分孩子“逼上梁山”(叛逆),或者 “退隐江湖”(逃避),从而出现许多行为和心理问题。 青少年逆反心理的主要表现 1、情绪冲动,容易激惹。 2、不听说教,当面顶嘴。 3、不言不语,沉默反抗。 4、标新立异,见星就追。 5、闭门独处,厌烦絮叨。 6、出门交友,深夜不归。 7、我行我素,行为固执。 8、电话短信,夜半不睡。 9、争强好胜,遮掩真相。 10、观点偏激,挑战权威。 家长如何应对孩子的“逆反” 1、理解孩子的情绪冲动。 家长必须意识到,喜怒无常是青春期孩子的 正常现象,青春期的情绪波动与这一时期的激素 分泌变化有关。 绝大多数青少年都能度过这一情绪化的时期, 主管理智的额叶要到20岁左右才能渐趋成熟。所以, 只有成年人才可能真正做到“用理智控制情 绪情感”,对于年轻人而言,往往是“情绪情 感战胜理智”。 家长如何应对孩子的“逆反” 2、包容孩子出现的错误。 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不完美的世界里。青 春期的孩子享有的最大特权,就是允许他犯错 误。 所以,列宁才说:“青年人犯错误,上帝也 会原谅他。” 孩子任何一个行为的错误都不等于是他整 个人的错误。对孩子不可以抱有完美主义的要 求,对孩子不可以搞“无限上纲、批倒批臭”。 家长如何应对孩子的“逆反” 3、尊重孩子的独立和隐私。 家长不要做“侦探”。一个人不能控制、也 不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