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刘基佚作看宗谱中名家作品的真伪问题-国立中正大学中国文学系.pdfVIP

从刘基佚作看宗谱中名家作品的真伪问题-国立中正大学中国文学系.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从刘基佚作看宗谱中名家作品的真伪问题-国立中正大学中国文学系

中正漢學研究 2012 年第一期(總第十九期) 175 2012 年 6 月 頁 175~192 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 從劉基佚作看宗譜中名家作品的真偽問題 葉 曄* 摘 要 散見於集部文獻之外的明清名家佚作作品,可謂數量眾多,相關輯佚是一項非常重要 而長久的工作。但這些作品歷來多有託偽,魚龍混雜,真假莫辨,若貿然採信,實有極大 的風險。以明初作家劉基為例,僅從上海圖書館館藏明清家譜中便輯得署名劉基的集外詩 文二十四篇,從中考訂得佚作三篇、偽作五篇、存疑十六篇。通過對這些託名作品的文本 細讀和背景梳理,可以發現明清文獻中的單篇造假現象在主題類型和體式選擇上存在一些 常見的習慣,由此亦可歸納出今人在從事辨偽工作中應當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則。另外,通 過作品的規律性辨偽,對現今明清名家輯佚中的一味趨多之風,具有一定的示範和警示作 用。 關鍵詞:劉基、宗譜、佚作、真實性、辨偽 * 中國浙江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講師。 176 中正漢學研究 前言 1 自一九九九年林家驪先生點校的《劉基集》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以後,有關劉基 (1311-1375)集外詩文的收集工作,一直在有條不紊地進行當中,其中呂立漢、周松芳 等先生的輯佚成果尤為顯著。2但是明清文獻浩如煙海,很多珍稀的地方文獻依然塵封高 閣,劉基佚作的搜采工作,可謂任重而道遠。本篇以《上海圖書館館藏家譜提要》一書為 線索,3從上海圖書館館藏宗譜中輯得署名劉基的詩文作品共二十四篇,詳加考訂,判定 其中屬劉基佚作三篇、偽作五篇,另有十六篇作存疑處理。這十六篇疑作,所涉史料信息 很少,筆者學殖尚淺,未能作出實質性的判定,個人傾向於將之歸為偽作,但未敢妄下斷 言,只能羅列相關線索,抛磚引玉,希求學界同仁指正。在此文獻基礎上,筆者嘗試對明 清宗譜中明代名家作品的真偽問題作一簡要的理論梳理,探究這些偽作在主題類型和體式 選擇上的共有特徵,歸納出辨偽工作應當遵循的幾條基本原則。同時,對可能發生的因過 於謹慎而造成的對名家佚文研究的惶恐性回避,亦有一定的反思和辯駁。 一、劉基佚詩〈贈錢允一歸天台〉三首考釋 此詩見《江藻錢氏宗譜》卷四,有清宣統三年貽燕堂木活字本,現藏上海圖書館(上 4原題作〈天台錢允一先生,武肅王之孫也。洪武二年,奉命持 圖索書號:901158-215 )。 其所藏鐵券赴京師歸,漫成三絕句贈之〉,因版心書口刻有「贈錢允一歸天台」的字樣, 姑以此簡稱。全詩曰: 戡亂安民不為私,英雄心事鬼神知。金書長共兒孫在,又見山河一統時。 日出咸池蜃氣消,扶桑霞起赤城標。春風到處花如錦,不用捫蘿過石橋。 一別須臾十五年,白頭相見倍相憐。天台山下桃花洞,應許閒人艤釣船。 這三首詩是否屬劉基佚作,從史實角度切入,可以從兩個層面予以考證。第一個層面,洪 武二年(1369)天台錢尚德持鐵券赴京一事,是否屬實。筆者查閱《明太祖實錄》,此事 1 [明]劉基撰、林家驪點校:《劉基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 2 呂立漢:《劉基考論》(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 );周松芳:〈劉基詩文輯佚〉,《自負一代文宗── 劉基研究》(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6 )。 3 王鶴鳴等編:《上海圖書館館藏家譜提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 4 [清]佚名修:《江藻錢氏宗譜》,清宣統三年貽燕堂木活字本。 從劉基佚作看宗譜中名家作品的真偽問題 177 有明確記載:「甲寅,初制鐵券。時上欲封功臣,議為鐵券以賜之,而未有定制。有言台 州民錢允一,吳越忠肅王鏐之裔,家藏唐昭宗所賜鐵券。遂遣使取之,準其式而加損益其 制。」5那麼,此事的真實性,當

文档评论(0)

ailuoj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