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曾国藩的治家思想论析-暨南大学学报
2017年第9期 暨南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总第224期
No.9 2017 JinanJournal(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 SumNo.224
【历史研究】
曾国藩的治家思想论析
李育民
(湖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湖南长沙 410006)
[摘 要] 曾国藩以儒家经籍为本,充分吸收、借鉴传统家训,总结曾氏家族的家风,形成了自己的
治家思想和理念。曾国藩注重恭敬平和的治家道德,将其视为家道盛兴的基础。他又将曾氏家风总结为
八字为本的家居之法,其理想是成为一个耕读孝友之家。曾国藩非常重视读书学习,以进德修业为树人之
道,要求子弟家人做“读书明理之君子”。他推崇中国的勤俭美德,同时又注重与此密切相关的养生之道,
提出各种具体的规范和方法,以此作为持家之规。曾国藩的治家思想和理念,贯注着中国传统的伦理政治
文化,体现了农耕社会的治家特点,给今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但有些内容是不科学的。
[关键词] 曾国藩;治家思想;耕读之家
[中图分类号] K2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5072(2017)09-0093-20
①
曾国藩是中国传统文化铸就的人物,容闳说曾国藩是“旧教育中之特产人物”,毛泽东认为他学有“本
②
源”,即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基。如融通中西的郭斌騄所说,曾国藩是“我国旧有教育理想与制度下所产
③
生最良之果之一”,体现了“中国教育之特色,中国文化之特色”。他的“齐家”思想,与其“治国平天下”理论
是一体的,贯注着中国传统的伦理政治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视治家,留下了不少家规、家训,如
曾国藩所推崇和重视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以及清代张英《聪训斋语》、康熙帝《庭训格言》、陈宏谋《五
种遗规》、汪辉祖《双节堂庸训》等。曾国藩以儒家的经籍为本,充分吸纳前人的治家思想,另一方面又总结继
承曾氏家族数代人形成的家风,从而形成了自己的治家理念和思想。这些思想理念内容丰富,主要包括恭敬
平和的兴家之德、八字为本的耕读家风、进德修业的树人之道、勤俭养生的持家原则等。作为中国传统文化
的组成部分,曾国藩的治家思想理念虽然包含有不合时宜之处,但其中不少内容对今天有着借鉴启示意义。
一、恭敬平和的兴家之德
振兴家道,是任何一个家庭的愿望,也是“齐家”题中应有之义。曾国藩继承了重视道德的传统治家思
想,将其视为家道盛兴的基础。在传统治家思想中,注重恭敬平和的治家道德,张英说:“所谓道德者,性情不
乖戾、不溪刻、不褊狭、不暴躁,不移情于纷华,不生嗔于冷暖。居家则肃雍简静,足以见信于妻孥;居乡则厚
重谦和,足以取重于邻里;居身则恬淡寡营,足以不愧于衾影。无侮于人,无羡于世,无争于人,无憾于己。然
后天地容其隐逸,鬼神许其安享。无心意颠倒之病,无取舍转徙之烦。此非道德而何哉?”又说,“治家之道,
④
谨肃为要”。其中所言“居家则肃雍简静”,所谓肃雍,即恭敬平和。曾国藩吸收了这一思想,认为:“家道之
[收稿日期] 2016-12-08
[作者简介] 李育民(1953—),男,湖南耒阳人。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政治史等方面的研究。
① 容闳:《西学东渐记》,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71页。
② 毛泽东:《致黎锦熙信》(一九一七年八月二十三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等编:《毛泽东早期文稿》,长沙:湖南出版社 1990年版,
第85页。
③ 郭斌騄:《曾文正公与中国文化》,《大公报》,民国二十一年十一月七日。
④ 张英:《聪训斋语》,徐梓编注:《家训———父祖的叮咛》,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43、353页。
·9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