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自治与公共品供给的权利义务均衡机制-南京农业大学学报.PDF

村民自治与公共品供给的权利义务均衡机制-南京农业大学学报.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村民自治与公共品供给的权利义务均衡机制-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第 16卷 第5期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6(5)               2016年9月 Journal of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村庄治理】 村民自治与公共品供给的权利义务均衡机制 ———以Z 县 G 乡L 村为个案 高万芹,龙斧 (武汉大学 社会学系,湖北 武汉 430074) 摘  要:项目资源的输入可以有效激活以自然村为基础的村民自治实践。 在资源输入和公共品供给 过程中,通过公共品成本分摊方案的民主协商,达成了“谁投资谁受益”的成本分摊和权利义务均衡 的共识,这种村民自主达成的不成文的规定,就成为村民开展 自主治理的非正式规则。 在尊重村民 公共品需求偏好的基础上,动员村落社会力量解决项目落地过程中的利益纠纷,发挥村民在项目规 划设计、方案协商和治理少数不合作者方面的主体性,项目资源激活了熟人社会的地方性规则和 自 治主体的力量,这种非正式规则和非正式权力的运作,重塑了村民的自治能力。 关键词:自然村落;村民自治;公共品供给;权利义务均衡 - - - 中图分类号:C912.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 7465(2016)05 0038 08 一、文献回顾与问题提出 从村民自治研究兴起以来,对村民自治的研究便沿着两条路径推进:一条是关注村民自治 [1] 在实现民主政治价值的作用,关注村庄选举和民主政治程序的实现; 另一条是关注村民自治 [2] 在村级治理中发挥的优势和作用,更注重其治理功能的发挥,而非民主政治价值的实现。 第一 条路径由于缺乏民主的经济社会基础,民主选举、民主管理的方式在实践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 形式化,这一路径逐渐走向低落。 而伴随着税费后期愈演愈烈的村庄社会矛盾,学界更侧重于 从功能主义的角度,关注村民自治在解决赢利型经纪、抵制国家行政任务、提供村庄公共品和防 - 止农村社会衰败方面的作用。[3 7]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民公社体制的撤销及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国家权力后退, 村级组织丧失了国家政权保障的权威性资源,也丧失了对集体土地等资源的垄断和控制,村级 组织的治理能力下降,但是国家仍需要从村庄继续提取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资源,需要依赖基 [8] 层组织完成自上而下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 在一种“压力型体制” 的政治运作过程中,县 [9] 乡村等基层政权仍要采取各种手段和方式落实国家行政任务, 为完成汲取资源的主要任务, 国家对基层政权的非正式行为比较宽松,基层政权则依赖村干部的个人权威甚至是强制力来保 证税收和各项任务的完成,一些狠人、混混、家族势力比较大、经济精英等强势型的村干部开始 [10] 进入村级组织。 特别是税费后期,收取农业税费的难度增加,为收取农业税费,乡镇机构不断 地膨胀,村庄的一些集体资源以及原本用于村庄公共工程和公益事业建设而筹集的资金也被乡 村两级作为个人利益所得,这就导致了税费后期村级干部赢利性更加凸显,乡村两级利益共同 - - 收稿日期:2016 03 09 - 作者简介:高万芹,女,武汉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E mail:gaoxingju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