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史记的抒情性和悲剧性
二《史记》的悲剧性 灵性生感情,感情生哭泣,……《离骚》为屈大夫之哭泣,《庄子》为蒙叟之哭泣,《史记》为太史公之哭泣,《草堂诗集》为杜工部之哭泣………… ——刘鹗《老残游记》自叙 一、什么是悲剧? 国内外对悲剧的论述: 亚里士多德:悲剧是一个人遭遇不应遭遇的厄运,而引起人们的怜悯和恐惧之情。 恩格斯:悲剧是指“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矛盾。 鲁迅: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冲突、抗争和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 二、《史记》悲剧性的具体表现 (一)作为史学家和文学家的司马迁,其本身就是悲剧人物的典型。 (二)《史记》成功地塑造了一大批悲剧人物形象,使全书具有浓郁的悲剧气氛。《史记》中的悲剧人物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1、由于新旧冲突而导致的悲剧。如主张削藩的晁错: “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晁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错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及吾身。’死十馀日,吴楚七国果反,……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2、为追求正义理想而导致的悲剧。 悲剧主人公往往在坚守着某种信念,或是对某种理想而孜孜追求。而这样的坚持和追求往往因时代的原因和个人的原因而最终导致了悲剧。 如不改爱国之志自投汨罗而死的屈原,极力进谏忠心耿耿最终被杀死的伍子胥等。坚守节操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 3、“性格悲剧”,由于自身性格的原因而导致的悲剧。 首推项羽,“奋其私智”,刚愎自用,是项羽失败的直接原因。 李斯也是性格悲剧的典型,过于看重名利享受,太计较个人得失,时时、事事把自我放在首位,丧失了原则性,最终导致了被腰斩灭门的命运。 思考题 结合具体作品或具体人物,谈谈你对《史记》悲剧性的理解和认识。 《史记讲读》—— 《史记》的抒情性与悲剧性 一、《史记》的抒情性 (一)前人评价: 明?茅坤 今人读游侠传,即欲轻生;读屈原传,即欲流涕;读庄周鲁仲连传,即欲遗世;读李广传,即欲立斗;读石建传,即欲俯躬;读信陵君传,即欲养士,若是者何哉?盖具物之情,而肆之于心故也,非区区字句之激射也。” (《史记钞》) 鲁迅先生 “(子长)恨为弄臣,寄心楮墨,感身世之戮辱,传畸人于千秋,虽背《春秋》之义,固不失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矣。” 《汉文学史纲要》 (二)《史记》抒情性的 表现: 1、抒情源自身世遭遇 ?充沛的激情 ?郁闷与愤慨 幼年家庭环境、读书生活和青年时期的漫游经历、以及身处盛世使其内心饱含充沛激情。 李陵事件而遭受的耻辱又使得其感情上遭受了沉重打击,为其激情增加了更为丰富的郁闷愤慨因素。 2、丰富复杂感情的抒发 《史记》司马迁丰富复杂的情感,主要有:赞美歌颂、惋惜同情、批评厌烦、甚至痛恨憎恶。 ?《孔子世家》中对孔子热情赞美和歌颂: 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李将军列传》中表现出对李广遭遇的深深同情: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 ?《酷吏列传》中表现出来的是厌烦、憎恶乃至愤慨的感情: 宁成家居,上欲以为郡守。御史大夫弘曰:“臣居山东为小吏时,宁成为济南都尉,其治如狼牧羊。成不可使治民。”上乃拜成为关都尉。岁余,关东吏隶郡国出入关者,号曰:“宁见乳虎,无值宁成之怒。” (王温舒)素居广平时,皆知河内豪奸之家,及往,九月而至。……奏行不过二三日,得可事。论报,至流血十余里。河内皆怪其奏,以为神速。尽十二月,郡中毋声,毋敢夜行,野无犬吠之盗。其颇不得,失之旁郡国,黎来,会春,温舒顿足叹曰:“嗟乎,令冬月益展一月,足吾事矣!”其好杀伐行威不爱人如此。天子闻之,以为能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