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李德升和桑梓教育.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德升和桑梓教育

李德升与桑梓教育 李道苏 李德升1894年出生于邓州高集乡韩庄村的一个农耕家庭。他的父亲是晚清秀才,家风尚学。在李德升十来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将他送到几十里外的县城接受小学教育,毕业后又将他送到南阳省立南阳中学学习。李德升想继续深造,但家境贫寒,无力支持他继续求学。23岁时,他孤身一人外出寻找官费学校。当他长途跋涉赶到北京时,其他学校都已招考完毕,幸运的是北京陆军军医学校还在招生,而且食宿全部官费,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这所学校。经过四年的学习,李德升取得了医学学士学位。 在北京学习期间,李德升经受了“五四”运动的洗礼,接受了许多新的思想,政治视野更加开阔,思想境界得到升华。一些有识之士从中国近代被侵略和奴役的现实,深切体悟到了民族衰弱与教育落后有着必然的联系,十分重视发挥教育对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兴教办学,积极传播进步文化。李德升非常崇拜热心教育事业在天津创办南开中学和南开大学的张伯苓先生,一心要向先生学习,造福桑梓。 一、创建南阳地区第一所私立中学——宛南中学 1921年,李德升应友人的邀请回南阳创办学校。他与南阳早期地下党员郭子衡等人在南阳市旧察院院址创建起 “宛南中学”(现南阳经济贸易学校的前身),李德升任第一任校长。诸好友和社会士绅为纪念宛中的创建,在大门的右侧立了一块石碑,记载学校开创的经过。据《南阳志》记载,宛南中学是南阳地区第一所私立中学。学校拥有学田五十多公顷,建筑紧凑壮观,设备比较完善,师资条件比较好,与省立南阳中学不差上下。学生来自宛属13个县,邓县回龙寺的戴焕章等人曾是宛中的学生。为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初办学校时还谱写了校歌: 唯我宛中青年, 唯我宛中青年! 气节超方城, 志跨昆仑颠! 要本着精神毅力, 忍辱负重奋斗争先, 放出来十三颗明星, 普照我神州赤县。 宛南中学的师生由于接受中共地下党的教育较早,思想比较活跃,革命性较强,发起学潮运动,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暴斗争,为宛属各学校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二、创建邓县第一所私立中学——正德中学 1926年,李德升为实现振兴桑梓教育的夙愿,接受了邓县教育局局长栗椒岩创建邓县县立初级中学的邀请。创建学校首要问题就是校舍问题。邓县土城东南隅的花洲书院是一理想之地。花洲书院与春风阁及范文正公祠连成一片,环境相当优美,有碧绿的古柏,有清澈的小湖,有宽大的院落。书院的厅堂可作大型教室,侧房可作小型教室和宿舍。经县教育局领导协商,县政府同意将花洲书院作为县立初级中学的校址。1926年8月,县中正式开学,李德升任校长。这所中学是邓县历史上第一所初级中学,是现“邓州市第一高级中学”的前身。花洲书院的条件虽然不错,但是房屋破旧,需要修缮;图书及教学仪器一无所有,需要购置……解决这些问题单靠教育经费是远远不够的。李德升利用他的社会关系四处筹措经费,还争取了当地驻军一位师长的捐款;他不辞劳苦亲自去汉口购置图书仪器;他还领导学生修建校舍,进行生产劳动;等等。李德升在县中任职期间与不少进步学生交往甚密,如王训谟、李松龄、姚雪垠等。姚雪垠等在假日返乡时,总要找李德升谈话。李德升对姚雪垠在《大公报》副刊上发表的《差半车麦秸》一文倍加赞许。李德升在县中任职三年,培养学生250多名。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国民党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中国面临着亡国的危险。李德升积极参加救亡运动,一心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在邓县教育界享有较高的声望,他的这些进步行为引起了中共地下党人的关注。1934年,中共北方局宛属工委军事委员吴怀三(1937年2月光荣牺牲)开始与李德升联系,利用他教员和医生的身份为党保存枪支、隐蔽同志,从事革命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1935年秋,吴怀三向宛属工委组织委员张明河(解放后任北京市公安局局长、河北省副省长等职)进行汇报:“李德升同志条件比较好,为我们做了不少工作,思想也比较进步,想把他发展为党员。”张明河考虑:李德升同志条件已经成熟,而且身份比较高,能为党作掩护,又是我们党的地下联络点,就批准发展李德升加入中国共产党。 李德升为了更好地掩护党的地下工作和发展壮大党的队伍,1936在邓县县城办起了中学生暑期补习学校,招收学生百余人。暑后,李德升着手创建“邓县私立正德初级中学”,亲任校长。正德中学的校址数次迁移,有时在花园北街李家祠堂,有时又在土城东门里一个庙院里,1938年迁往邓县张村的山西会馆。李德升出资兴办的正德中学,是现“邓州市张村镇高中”的前身。 在张村期间,正德中学有了较大的发展,有十个班,学生六百多人,教职工四十余人。为创建正德中学,李德升倾注了全部的精力和财力:他自筹资金为正德中学购置了七百多亩地(学校在教育厅备案,必须有500亩地的不动产作为基本条件);他在学校的东侧开办了卷烟厂和毛巾作坊,工厂的收入除一部分支付工人的工资外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