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南雄盆地大塘白垩系古近系界线层型剖面.pdf

南雄盆地大塘白垩系古近系界线层型剖面.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南雄盆地大塘白垩系古近系界线层型剖面

第十届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董为主编. 北京:海洋出版社, 2006. 17~32 Proceedings of the Ten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DONG Wei (ed). Beijing: China Ocean Press, 2006. 17~32 * 南雄盆地大塘白垩系——古近系界线层型剖面 张显球 1 李 罡 2 林建南 3 凌秋贤 3 (1 中国石化集团新星石油广州公司,广东 三水 528133;2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08 ; 3 广东省地质建设工程集团公司,广东 广州 510080 ) 摘 要 大塘剖面是我国非海相 E/K 界线地层研究最精细的标准剖面。本文综合讨论了自 大塘剖面发现以来的研究成果,将大塘 E/K 界线地层的实测剖面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将剖 面划分为主田组、浈水组、上湖组等 3 组 4 段 70 层,对各层的岩性、厚度、生物群及恐龙 蛋壳的铱元素含量及碳氧同位素进行了划带和对比,认为把 E/K 界线划在坪岭段上部(49 层/48 层之间)依据更充分。 关键词 白垩系——古近系界线 大塘剖面 南雄盆地 广东 1 前言 大塘剖面又称坪岭剖面或杨梅坑——逆龙坑 E/K 界线剖面,它位于南雄市东北约 25 km 的坪岭村东侧,距大塘镇(现称油山镇)约2 km,有黄坑至大塘公路通过,交 通非常方便(图 1)。剖面从杨梅坑村北小水沟测起向北至逆龙坑村西止,剖面线全长 2 300 m,E/K 界线地层厚度近 700 m 。 大塘剖面是广东省地质局 706 地质队 3 分队最早发现的,该队 1970―1971 年开 展南雄盆地矿产普查时,在大塘镇西北及坪岭村鹅颈岭一带采获脊椎动物化石,经中 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有关专家鉴定,发现既有白垩纪的恐龙、恐龙蛋 化石,也有古近纪的鳄类和哺乳类化石。1973 年冬该所派童永生、张玉萍等前往深入 调查,详细寻找化石,重新测制剖面。童永生等于 1976 年报道了其初步研究成果, 把 E/K 界线划在鹅颈岭山顶上(本文 40 层/39 层之间)[1],并于 1976 年 11 月在南雄 召开的华南红层全国现场会议上作了介绍,会议代表现场参观考察后都认为大塘剖面 出露良好,化石丰富,E/K 界线划分依据较充分,可作为我国非海相 E/K 界线划分对 [2] 比的标准剖面 。从此引起地质界的重视,近30 年来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不断前往南 雄开展 E/K 界线研究,采用包括孢粉、轮藻、介形虫、叶肢介、腹足类、蜥蜴类、恐 龙类、鳄类、哺乳类等多门类化石及古地磁、微量元素、同位素年龄、稳定同位素、 沉积岩等多学科进行深入研究,取得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使大塘剖面成为我国目前 研究程度最高的一条 E/K 界线剖面。但目前对该剖面的报道比较简单,还缺少详细的 * 中国石化集团新星石油广州公司项目资助 张显球,男,67 岁,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中、新生代地层和古生物研究 17 分层描述,许多专题研究成果散见于各种刊物中,尚缺少综合研究。鉴于大塘剖面在 陆相 E/K 界线地层研究中的优势地位及其重要性,很有必要综合已有成果作一较详细 的报道。 本文主要依据 1983―1984 年以陈丕基[3]为首的中国科学院白垩——第三系界线 地层研究队及以赵资奎[4~5]和 Erben[6]为首的中德联合科学考察队所详细实测的杨梅坑 至逆龙坑 E/K 界线剖面(图 2 ),并综合已有的各学科研究成果,对大塘E/K 界线剖面 进行详细的分层描述,探讨地层的划分与对比,力图较系统、较全面地反映大塘 E/K 界线层型剖面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