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第05章 贷款政策与管理【企业经营管理推荐】.ppt
* 二、问题贷款的处理程序 首先会与借款人会面,商讨合作的可能性,如果可能的话,银行会继续向借款人注入新的资金。 当追加资金方案不能选择时,银行和企业还可以协商制定一个双方同意的政策。 当银行与企业双方无法实现上述目标时,则只有清算最后一种选择了。 * 三、问题资产的应对:呆帐准备金 贷款呆帐准备金是从银行收入中提取的,用于弥补贷款损失的一种价值准备。 银行提取呆帐准备金的唯一目的是弥补评估日贷款和租赁组合中的固有损失。 银行提取呆帐准备金要符合两项原则:一是及时性原则,二是充足性原则。 * 呆账准备金的种类 普通呆账准备金:按贷款组余额的一定比例提取;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爱问频道 版,详细出处参考:/bbs/viewthread.php?tid=466107page=1 专项准备金:根据贷款(按风险)分类结果,按不同比例提取;先于普通呆账准备金提取,提取后的剩余金额再计算普通呆账准备金 特别准备金:按贷款组合的不同类别,如国家、行业、地区等提取。 通常一般准备金作为二级资本,专项准备金和特别准备金作为备抵帐户 * 补充材料 特别准备金是针对贷款组合中的特定风险,按照一定比例提取的贷款损失准备金。特别准备金与普通和专项准备金不同,不是商业银行经常提取的准备金。只有遇到特殊情况才计提特别准备金。 * 在普通呆帐准备金和专项呆帐准备金体系下,准备金的计算步骤如下: (1)首先,计算所需的专项呆帐准备金 专项呆帐准备金的计算要按照贷款的分类结果,不同的贷款分类按不同的比例计提。可参考的比例为:损失类贷款为100%;可疑类贷款为50%;次级类贷款为20%;关注类贷款为5%。 (2)其次,计算普通呆帐准备金 贷款即使属于正常类,仍存在损失的可能,因此需计提普通呆帐准备金。方法为: 普通呆帐准备金=(贷款总额-专项呆帐准备金)×规定比例 (3)呆帐准备金总量=专项呆帐准备金+普通呆帐准备金 * 第六节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管理现状 我国金融机构体系信贷资产的增长 在以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格局下,我国高速的经济增长使得银行借贷规模的扩张很快。 但是,贷款增长与银行安全并不会一致,有可能由于贷款增长过快而加大不良资产的比重。 *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管理现状 (1)不良贷款余额及比例继续保持“双降”。 这是我国银行业2003年以来的基本特征之一,从银监会公布的最新数据中可见一斑。截至2010年2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4549亿元,比年初减少424亿元;不良贷款率1.30%,比年初下降0.28个百分点。但是,这个令业界骄傲的数据背后,其实掩盖了不良贷款 “名降实增”的真相。之所以这么讲,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理由。 * 第一,国有商业银行的“股改剥离”是银行贷款质量得到改善的最直接原因。 案例:农业银行(601288)的财务重组案例尤为明显。2008年,农业银行剥离了8157亿元不良资产,从而令银行业不良贷款大幅减少7082亿元,整个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也从6.17%下降到2.42%。还原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真实面貌”, 2003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共剥离或冲销的不良贷款数额高达1.85万亿元。考虑到这一因素,截至2010年第2季度末,商业银行的实际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则分别高达2.3万亿元和6.24%。 * 第二,从不良贷款的结构看,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呈现劣变趋势。在损失、可疑、次级这三类不良贷款中,损失类是无法收回的贷款,对银行的负面影响最大。2007年,损失类贷款占不良贷款的比重从2003年的27.64%大幅攀升到46.33%,在短短4年中增加了19个百分点,其增加主要是由可疑类和关注类贷款劣变形成的。2008年,商业银行损失类贷款余额570亿元,比年初的5877亿元减少了5307亿元,但考虑到农业银行剥离的5494亿元的损失类贷款,商业银行的损失类贷款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187亿元(570+5494-5877)。所以,由于农业银行对损失类贷款的剥离,才使得2008年以来损失类贷款在不良贷款中比重出现大幅下降的“假象”。 * 第三,贷款规模扩大“稀释”了不良贷款,从而大幅降低了不良贷款率。自从2002年我国银行业实行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管理以来,监管部门将“双降”,尤其是不良贷款率的降低作为银行资产质量考核的重要指标。不良贷款率的降低是由不良贷款余额与贷款总额共同决定的,商业银行在实践中往往通过“增大分母”——扩张信贷来换取不良贷款率的下降。2009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之所以能快速降低到2%以内,也正是“天量”信贷投放所致。 * 第四,经济下行风险将导致“隐性”不良贷款激增,银行业面临不良贷款“双升”压力。近年来,我国直接融资规模虽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2《金版新学案》高三一轮(大纲版)物理(课件):第2章 直线运动第三讲 运动图象 追及相遇问题.ppt
- What is the difference Comparing parties’ electoral fortunes in.ppt
- 物理:二力平衡课件1(人教版九年级).ppt
- 适应社会需求强化电子专业75896 90102.ppt
- Robert C Baker Head of Food Safety, Mars Incorporated罗伯特贝克头C的食品安全,玛氏公司.ppt
- 05-3 非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刘)[资本运营管理].ppt
-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ppt
- 2012化学高考总复习《创新教程》:第五章 第13讲 精品课件.ppt
- [金牌原创]Advanced Texture Mapping.ppt
- 狼牙山五壮士课件03.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