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的诠释.doc

  1. 1、本文档共7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 MERGEFORMAT 6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的詮釋 教授:賴曉黎 助教:蔡芳宜 第七組 社會三 宋致誠 鄭勝任 孫祥珊 陳佩琪 法律三 阮俊達 口頭報告架構: 一、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二、後世涂爾幹宗教社會學詮釋的歷史轉變 三、Parsons的詮釋 四、Pickering的詮釋 五、結論 六、參考文獻 七、附錄: (1)《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全書摘要 (2)《社會行動的結構》Ch11埃米爾?涂爾幹(四):最後階段:宗教與認識論 摘要 (3) Parsons the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of the sociology of religion摘要 一、《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概念圖 (1)概念圖一:圖騰與圖騰力(曼納) 氏族 氏族 連結 連結 分隔聖俗透過 分隔聖俗 透過 神聖性儀式圖騰 神聖性 儀式 圖騰 神聖化 神聖化 賦與宗教力量來源 賦與 宗教力量來源 圖騰力(曼納) 圖騰力(曼納) 展現 展現 解釋 解釋 權威 權威 (2)《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中的宗教社會學與知識理論強化統一性與人格性思想產物自集體行動與經驗產生提供素材構成宗教範疇的兩種區分包含並支配包括創造或再創造集體意識凝聚產生屬於社會群體即是起源於思想的基本範疇社會生活集體狂歡儀式集體表象科學信仰概念神聖事物凡俗事物宗教 強化統一性與人格性 思想產物 自集體行動 與經驗產生 提供素材 構成宗教範疇 的兩種區分 包含並支配 包括 創造或再創造 集體意識 凝聚 產生 屬於社會群體 即是 起源於 思想的基本範疇 社會生活 集體狂歡 儀式 集體表象 科學 信仰 概念 神聖事物 凡俗事物 宗教 二、後世涂爾幹宗教社會學詮釋的歷史轉變 涂爾幹重視宗教為理解社會的關鍵,但《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一書、連同涂爾幹生前進行的宗教社會學探討,在他去世後卻進入一段棄置時期,缺乏後世重視。那麼是經歷了怎樣的轉變,使本書今日擁有其無可動搖的學術地位,又,早期與近期對涂爾幹宗教社會學的詮釋轉向,可以如何進行歸因?本組以Talccot Parsons及W.S.F. Pickering兩位年代先後的學者為代表,藉由他們關於涂爾幹宗教社會學的著作,試圖探究《宗教生活》一書詮釋的演變。 涂爾幹去世於1917年。如果注意法國在1920年代出版的有關涂爾幹社會學的著作,會發現幾乎很少篇幅在於他對宗教的分析,有時甚至被忽略。大部分的重心則在他對科學方法的探求、《社會分工論》、《自殺論》以及大量有關集體表徵的哲學問題。會產生這樣的斷層,其中一個原因是缺乏具備等同其能力與卡理斯瑪的繼承者。 既然涂爾幹清晰表明宗教對研究社會的重要性,那麼其學術同仁沒有掌握這項事實並在他死後繼續發揚光大的理由是,只有涂爾幹自己對宗教事物有如此的熱忱及偏好。甚至有可能追隨者心底並不同意涂爾幹在此議題上的某些主張。以Marcel Mauss為例,他遠不再像一次世界大戰以前那麼關注宗教的原因或許和他當時是老師在積極鼓吹的壓力之下的緣故。(Pickering,1984) 涂爾幹去世到1960年代這段期間,其中期的作品對美國及英國社會學界影響較大,尤其《社會分工論》。Parsons在《社會行動的結構》中對《宗教生活》的解讀,有關辨認涂爾幹早期之實證論和晚期之主觀論間的緊張關係,是比其所處年代還前衛幾十年的。然而,Parsons功能論的形態自《宗教生活》擷取的精神並不多。 回顧而言,Edward Shils的研究是攸關《宗教生活》地位的重要轉捩點,即便他那篇有關神聖性、卡里斯瑪和大眾儀式的論文在當時並沒受到廣大認可。Shils將涂爾幹的思想應用到當代社會,為涂爾幹在原始圖騰主義中發展出來的理論做了復興。但Shils的貢獻不只於此。他的論文暗示了一種對Parsons陣營的文化理論化(cultural theorizing)的不滿(即便他自身也參予其發展)。   1960年代間,其他社會學家強化這樣的不滿,以《宗教生活》為源,將原本枯燥的「價值」、「規範」等語彙提升至一種更強而有力且有實證基礎的的文化理論形式。真正和Parsons作決定性斷裂的是Clifford Geertz,他提出以間接的方式處理《宗教生活》的詩意面相,以發展一個比前人更文學及詮釋學形式的文化探究。其他人類學理論家走較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