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公曾集晋 荀勗.docVIP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荀公曾集》 [晋] 荀勗 《荀公曾集》 荀勗(xù)(?-289) 西晋大臣、著作家。字公曾,颖川颖阴人。著《中经新簿》,开创图书四部分类法,将群书分成甲乙丙丁四类,即经史子集四部。精通音律,参与整理汲冢竹书。 晉荀公曾集題詞 荀成侯學古而佞者也。史責其援朱均以貳極煽褒□而偶震。至於斗粟興謠 踰里成詠階禍已甚誠,無辭焉。勗博文明識牛鐸諧樂,勞薪炊飯咸能辨之 。茂先倫匹也。顧其文采則謝弗如泰。始中與傳張同造詩歌,荀尤少味, 始嘆班固明堂寶鼎不可復作。獨其條問列和表,正笛聲樂家之論,盡稱為 優。其他簡牘亦云清令蓋晉初之文。羹玄尚存,雕幾未及,名人吐辭簡直 近理。江左文士盛談茂先散珠太沖橫錦若,二荀者流忽而不言。不幾,乘 大輅,笑椎輪乎無惑乎。六朝體制追時為工,登高望之,旗靡轍亂也。東 漢荀氏後多顯人。景倩、既讓,文若公曾。尤媿慈明,何其子孫,位通而 德儉也。已是名克家然乎                          婁東張溥題 晉荀公曾集目錄  賦 一四八三   蒲萄賦  奏 一四八三   條牒問列和諸律意狀奏  表 一四八六   辭尚書令表        讓豫州大中正表   讓樂事表         答問三公表  對 一四八七   議遣王公之國對      議增置文法對  議 一四八八   省吏議          甲乙議  書 一四九0   為文王與孫皓書      答王琛書  序 一四九一   穆天子傳序  樂歌 一四九二   晉四廂樂歌    正旦大會行禮歌     於皇         明明     邦國         祖宗    王公上壽歌     踐元辰    食舉樂東西廂歌     煌煌         賓之初筵     三后         赫矣     列文         猗歟     隆化         振鷺     翼翼         既宴     時雍         嘉會    晉正德大豫舞歌     正德舞歌       大豫舞歌  詩 一四九六  從武帝華林園宴二首  附錄 一四九七   本傳 晉荀公曾集目錄終 晉荀公曾集                      魏 穎川荀勗 著                      明 太倉張溥 閱  賦   蒲萄賦 靈運仙流,休祥允淑。懿彼秋方,乾元是畜,有蒲萄之珍奇,應淳和而延 育。  奏   條牒問列和諸律意狀奏 泰始十年,中書監荀勗中書令張華出御府銅竹律二十五具部。太樂郎張秀等校試 ,其三句與杜?及左延年律法同。其二十二句視其銘題尺寸,是笛律也,問協律 中郎將列和辭。昔魏明帝時,令和承受一笛聲以作此律,欲使學者各居一坊。歌 詠講習,依此律調。至于都和樂時,但視其尺寸知名,皆絲竹歌詠者,皆得均 合。歌聲濁者,用長笛長律;歌聲清者用短笛短律。 凡弦歌調,張清濁之制。不依笛尺寸名之,則不可知也。勗等奏,奏可。 昔先王作樂也,以振風蕩俗,饗神祐賢,必協律呂之和。以節八音之中, 是故郊祀朝宴。用之有制,歌奏分敘,清濁有宜。故曰五聲十二律,還相 為宮。此經傳寄籍可得而知者也。如和對辭笛之長短無所象,則率意而作 ,不由曲度,考以正律,皆不相應。吹其聲均,多不諧合。又辭先師傳笛 ,別以清濁,直以長短,工人裁制,舊不依律。是為作笛無法。而和寫笛 造律,又令琴瑟歌詠從之為正。非所以稽古先哲,垂顯於後者也。謹條牒 諸律問和意狀如左,及依典制,用十二律造笛象十二枚。聲均調和。器用 便利,講肆彈擊,必和律呂。況乎宴饗萬國,奏之廟堂者哉。雖伶夔曠遠 ,至音難精,猶疑儀形古者,以求厥衷,合乎經理,於制為詳。若可施行 ,請更部笛工,選竹造作,下太樂樂府。施行平議,諸杜夔左延年律,可 皆留其御府。笛正聲下,徵各一具,皆銘題作者姓名,其餘無所施用,還 付御府毀。祐宋書作左中用勗又問和作笛,為可依十二律。作十二笛,令一 孔依一律,然後乃以為樂不?和辭太樂東廂長笛正聲,已長四尺二寸。令 當復取其下徵之聲,於法聲濁者笛當長,記其尺寸,乃五尺有餘,和者日 作之,不可吹也。又笛諸孔,雖不校試。意謂不能得一孔輒應一律也。按 太樂四尺一寸,笛正聲均應蕤賓。以十二律還相為宮,推法下徵之孔,當 應律大呂。大呂笛長二尺六寸有奇,不得長五尺餘。輒令太樂郎劉秀、鄧 昊等,依律作大呂笛以示和。又吹七律一孔,一校,聲皆相應。然後令郝 生鼓箏、宋同吹笛,以為雜引相和諸曲。乃辭曰:「自和父祖漢世以來, 笛家相傳,不知此法。而令調均與律相應。實非所及也。」郝生、魯基、 種整、朱夏皆與和同。 又問和笛有六孔,及其體中之空為七。和為能盡名其宮商角徵羽孔,調與 不調,以何檢知?和辭先師相傳吹笛,但以作曲相語。為某曲當舉某指。 初不知七孔盡應何聲也。若當作笛,其仰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