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常用锣鼓用途与打法.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京剧常用锣鼓用途及打法? 冲头? 以大锣、小锣和铙钹交叉合奏,音量一强一弱,配合上场、下场与一般的动作,以及在念白中加强语气用。但主角的第一次上场不用;一场戏的结束(舞台上不留一人)时人物的下场也很少用。例如:《空城计》中探子的三报,即用冲头上场;《连环套》中窦尔敦念:“……他就暗发”后,也用冲头来配合动作和加强语气。 长尖? 以大锣、小锣和铙钹相间击奏。形式、用法与冲头大致相同,只是适用于由慢转快的动作上。例如:《群英会》中周瑜唤众将进帐时,众将上场即用长尖;又如起霸时上场亮相后,在往台口走的时候就用这个点子,不过比一般的速度较慢一些。 长丝头? 以大锣和铙钹相间击奏,用途及作用略同于冲头,大都用在唱罢摇板之后的人物上下场,以此代替冲头。例如:《斩马谡》中诸葛亮唱罢“算就汉室三分鼎,险些一旦化灰尘”两句摇板之后探子上场时,即用长丝头。 小锣长丝头? 专用小锣击奏,配合较急促的上下场和走圆场等动作。例如:《金玉奴》中金玉奴给莫稽去取豆汁的匆忙下场,《牧虎关》中高来向高旺报事的几次上声,《打焦赞》中杨排风的上场等,都用小锣长丝头。 带锣? 常接在唱腔之后,配合跑原场和武打等动作时使用。例如:《打鱼杀家》中萧恩唱完“江湖上叫萧恩不才是我”一句以后,与教师对打时即用带锣。 小锣带锣? 小锣带锣的作用略如阴锣,常用于配合台上较浪费时间的动作。例如:《洪洋洞》中老军程宣作掘土掩埋孟良、焦赞的尸体的动作时,即用小锣带锣。 一封书? 用于配合武戏的某些比较缓慢的对打动作,节奏型基本是冲头,但开始的底鼓不同,且节奏和速度都比较平稳缓慢,音响沉着有力,乐器并加用堂鼓(每拍两击)。例如:《艳阳楼》中高登与花逢春、呼延豹、秦仁等人对打时,即用一封书。 慢长锤? 慢长锤多用于人物上场时。慢长锤是由长锤和夺头结合而成。多用于原板、慢板或二六的入头,或是配合比较缓慢的上场、更衣等动作。例如:《甘露寺》中孙尚香慢板唱上时,《草桥关》中铫期唱完“转过了万花亭太和殿上”一句之后,《文昭关》中伍子胥和皇甫讷互换衣服时,都用慢长锤。 快长锤? 快长锤是由长锤和凤点头结合而成,演奏时速度较快。多用于快板、流水、摇板的入头,同时配合较急促的上下场或走圆场的动作。例如:《定军山》中黄忠攻打开荡山上场唱快板时;《打鱼杀家》中李俊、倪荣上场开唱前,都用快长锤。但快长锤在习惯上不作为二黄摇板的入头。 散长锤? 又名“撞金钟”、“摇板长锤”。是散板的入头,或用以配合缓慢、迟疑情绪的动作。例如:《文昭关》中伍员的上场;《二进宫》中徐彦昭、杨波的上场,都用散长锤。 闪锤? 又名“拗锤”、“反长锤”,用于流水、快板、摇板的入头。但在习惯上只限于已在台上的角色开唱,而不作“唱上”的锣鼓,也不作二黄摇板的入头。例如:《空城计》中诸葛亮唱“我用兵数十年从来谨慎”前,《打鱼杀家》中萧恩唱“父女们打渔在河下”前,都用闪锤。 纽丝? 多用于散板的入头,同时也配合上场、下场及一般的动作。如《空城计》中诸葛亮下城后,唱“人言司马善用兵”一段之前,即用纽丝;再如《四进士》中宋士杰被轰下堂去,在他唱散板前,为了配合他的伤痛和挣扎起立的较迟缓的动作,也用纽丝。在配合人物动作时,大锣可适当地人揣锣或加锣来加强伴奏气氛。 快纽丝? 快纽丝也是散板的入头,也可以配合上下场用,常用于比较匆忙、紧迫的情境。如《大保国》中杨波上场时唱的散板,即用快纽丝作入头。演奏快纽丝时,不宜打得太长。 抽头? 又名“七字锣”,作用是原棉的入头,但习惯上只作接唱的二黄原板或四平调的入头,而西皮原板不用。例如《文昭关》中伍子胥唱二黄原板“哭一声爹娘不能相见,不能见,爹娘啊”以后,接打抽头再唱原板。另外,也可作摇板的入头,二黄、西皮都可用,但二黄用得较多,例如《草桥关》中刘秀唱二黄原板“叫内侍忙摆驾后宫来进”,唱散以后;《大保国》中徐彦昭上场后唱摇板,都用抽头入二黄摇板。 小锣抽头? 小锣抽头也是摇板、流水、快板的入头,在文静的气氛下,配合上场、下场、走圆场及其它的动作。例如《洪洋洞》杨延昭第二场上场唱二黄摇板时,《打渔杀家》萧桂英捧茶上场唱西皮摇板和《桑园会》秋胡上场唱快板,都用小锣抽头。 滚头子? 滚头子不作开唱用,只是配合动作。例如《定军山》中黄忠接到夏侯渊“走马换将”的通知,决定将计就计。当他传令全军以后,在思考明天阵前如何骗过夏侯渊时,就用滚头子来配合表现他用手势虚拟的各种动作。 大锣水底鱼? [水底鱼]原为昆曲干念的牌子,京剧移用,省略原有的词句,只用锣鼓部分。主要用途是配合行路时匆忙急促的步伐(包括上下场和走圆场)。例如《望江亭》第一场,谭记儿与白士中下场后,白道姑念:“待我关了观门。”随即由四家丁、张千、李万引杨衙内急忙上场,这时即用水底鱼锣鼓。 小锣水底鱼? 小锣水底鱼用法与大锣水底鱼略同。例如《打鱼杀家》中丁家教师赴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