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字帖-米芾书法集171118.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米芾书法集王松柏整理2017-11-18《苏太简参政帖》 纸本 19.6×6.8cm 上海博物馆藏此帖与《苕溪诗帖》等俱为其中年成熟书风的代表作品。韵高气古出钟王韵高气古出钟王,半作仙姿半作狂。无边风神通四面,蝇头险劲压苏黄。这是当代著名女书法家林岫女士对米芾的诗赞。一个“出”字,即道出了米芾艺术的源流与成就(就我看来,“出”字在这里有两解,一解为“出于”,一解为“出其右”)。以狂放著称的米芾,绝不是那种“无知者无畏”似的轻狂,而是一种深谙传统而又敢于超越前人的真性情的表达。米芾在晚年所作的《自叙》对自己学书经历是这样描述的:余初学先写壁,颜七八岁也,字至大一幅,写简不成。见柳而慕紧结,乃学柳《金刚经》,久之,知出于欧,乃学欧。久之,如印板排算,乃慕褚而学最久。又慕段季转折肥美,八面皆全。久之,觉段全绎展《兰亭》,遂并看《法帖》,入晋魏平淡,弃钟方而师师宜官,《刘宽碑》是也。篆便爱《咀楚》、《石鼓文》。又悟竹简以竹聿行漆,而鼎铭妙古老焉。其书壁以沈传师为主,小字,大不取也,大不取也。(大致可以看出他受五位唐人的影响最深:颜真卿、欧阳询、褚遂良、沈传师、段季展。米芾有很多特殊的笔法,如“门”字右角的圆转、竖钩的陡起以及蟹爪钩等,都集自颜之行书;外形竦削的体势,当来自欧字的模仿,并保持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沈传师的行书面目或与褚遂良相似;米芾大字学段季展,“独有四面”、“刷字”也许来源于此;褚遂良的用笔最富变化,结体也最为生动,合米芾的脾胃,曾赞其字,“如熟驭阵马,举动随人,而别有一种骄色”。)由此可见,米芾书法艺术成就的取得,是与其向古人广泛学习和自己刻苦修炼密不可分的。专攻米芾书艺研究的著名书法家曹宝麟在《中国书法全集·米芾卷》中称:“米芾对古人技法的深刻理解,得之于持之以恒的揣摩临习。古来没有任何一个书家,可与元章的精勤相敌。”其子米友仁在米老的一件书跋中也曾写道:“先臣芾所藏晋唐真迹,无日不展于几上,手不释笔临学之,夜必收于小箧,置枕边乃眠。”评家大都把米芾的书法实践及其艺术风格分为3个阶段 ——元丰五年(1082年)32岁以前为向唐人学习的第一阶段;从元丰五年以后至元符三年(1100年)50岁左右为第二阶段,这一时期他经苏轼指点转向对晋人书艺的研习,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个人风格;从米芾50岁以后到他逝世,为第三阶段,这是他个人风格得以鲜明展示的时期,也是其书法艺术达到“自成一家,人不知以何为祖”,“无边风神通四面”而炉火纯青的顶峰期。苕溪蜀素传千古天姿凌轹未须夸,集古终能自成家。一扫二王非妄语,只应酿蜜不留花。这是清代著名书法家王文洽对米芾的评价。如果说米芾最早是以“集古字”,学前贤而走入书坛的话,那到后来“一洗二王恶札,照耀皇宋万古”之时,他已是一位入古出新的大师了。米芾是宋代书家中传世作品最多的,虽然所有的书评家都把米芾的“第三阶段”视为其艺术的高峰,但在米芾众多的传世佳作中,写于其39岁时的《苕溪诗帖》与《蜀素帖》却是公认的米芾最有影响力的两件作品。《苕溪诗帖》全卷35行,共394字,末署年款“元祐戊辰八月八日作”,时米芾38岁。此卷用笔中锋直下,浓纤兼出,落笔迅疾,纵横恣肆。尤其运锋,正、侧、藏、露变化丰富,点画波折过渡连贯,提按起伏自然超逸,毫无雕琢之痕。其结体舒畅,中宫微敛,保持了重心的平衡。同时长画纵横,舒展自如,富抑扬起伏变化。通篇字体微向左倾,多攲侧之势,于险劲中求平夷。全卷书风真率自然,痛快淋漓,变化有致,逸趣盎然,反映了米芾中年书体的典型面貌。史料记载,此帖是米芾当年应湖州(今浙江吴兴)郡守林希之邀,结伴游览太湖近郊的苕溪时留下的墨宝。而就在米芾写下《苕溪诗帖》一个多月后的“元祐戉辰九月二十三日”,米芾又在此留下了另一件与《苕溪诗帖》齐名的《蜀素帖》。“蜀素”是北宋时四川造的质地精良丝绸织物,上织有乌丝栏,制作讲究。有个叫邵子中的人把一段蜀素装裱成卷,以待名家留下墨宝,因为丝绸织品的纹罗粗糙,滞涩难写,故非功力深厚者不敢问津。就在这次结伴游览苕溪的旅途中,林希取出他珍藏了20多年的蜀素卷,请米芾书写,米芾才胆过人,当仁不让,一口气写了自作的八首诗。《蜀素帖》书于乌丝栏内,但气势丝毫不受局限,率意放纵,用笔俊迈,笔势飞动,提按转折挑,曲尽变化。《拟古》二首尚出以行惜,愈到后面愈飞动洒脱,神采超逸。米芾用笔喜“八面出锋”,变化莫测。此帖用笔多变,正侧藏露,长短粗细,体态万千,充分体现了他“刷字”的独特风格。因蜀素粗糙,书时全力以赴,故董其昌在《蜀素帖》后跋曰:“此卷如狮子搏象,以全力赴之。”另外,由于丝绸织品不易受墨而出现了较多的枯笔,使通篇墨色有浓有淡,如渴骥奔泉,更觉精彩动人。虽然在此之后,米芾还留下了大量的书法精品,但似乎在后世的广大书法爱好者中,绝大多数人都是通过这两件作品了解米芾书艺的。打一个不恰

文档评论(0)

5611907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