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氏起源传略.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孙氏起源传略

孙氏起源传略 孙姓据《中华姓氏大辞典》、《新唐书宰相世系》,孙姓是个历史悠久,姓源多来自三支,出自姬姓、出自华姓、出自妫姓三支。 在西周初,《中国史记·周本纪第四》载,周武王自称姬发为名。他叫其少弟姬封,在今河南淇县的地方建立卫国,因为姬封原先被封于康,后又被封于卫,史称卫康叔。《中国史记·卫康叔世家第七》,约公元前1043年,武王死后,叫他的小弟弟成(姬氵角 治理天下,但是武王的两个弟弟管叔和蔡叔怀疑周公篡位,就此作乱,反对周公,周公以成王的命令兴兵讨伐,杀掉管叔,放逐蔡叔,把殷朝统治的地方封给卫康叔做了卫国君主,卫康叔的八世孙,卫武公名姬和,有个儿子叫惠孙。惠孙的儿子叫耳,为卫上卿,食采居河南濮阳东北。他的儿子叫乙,字武仲。武仲以祖父的名字为姓,为之孙姓。 春秋初期,楚国君主叫分冒,他有个儿子叫芳章,生芳艾猎,名傲,字孙,官至令尹,史称孙叔敖,是楚国著名的贤臣,在邺之战中,辅助楚庄王指挥楚军大败晋兵,他还兴修水利,蓄水灌田。他的儿子就以他的“字”为姓,成为二支孙姓。 公元前672年,陈公的儿子叫完,字敬仲,避难到齐国。其四世孙桓,任齐国大夫,因为有功,被齐景公赐姓为孙,食采于乐安(今山东博兴)又因陈国祖先是帝舜的后裔为妫满,故出自妫一支。 据《姓氏考略》,孙姓望出于太原、东辈、吴郡、乐安,在魏晋至隋唐时期,孙姓在四郡之中,人丁兴旺,英才辈出,为当地所仰望。 据宋人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记载,出自姬姓的孙氏,世居汲郡(今河南卫辉市)如家晋代的隐士孙登就是汲郡孙氏之后。出自乐安的孙氏至孙书之孙,齐国人孙武,因齐国发生内乱,逃到吴国,被任命为将军。他指挥吴军攻破楚国,他著有《孙子兵法》一书,总结了春秋末期以前的作战经验,是现存最早的兵书。他的二儿子孙明食采于富春(今浙江富阳),发展繁衍,成为大族。孙武的孙子孙腹为战国是兵家,是齐国阿人(今山东阳谷东北)曾与庞涓同学兵法,后庞涓为魏惠王之将军,因技不如孙腹(孙膑)诳他到卫国处刑孙膑“去膝盖骨”。由齐国使者密载回齐,被齐威王任为军师,曾先后在桂陵和马陵之战大败魏军,著有《孙膑兵法》,总结了战国中期的作战经验,继承和发展了《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是中国古代的军事名著。于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墓重新发现残简。孙明的十三世孙叫孙福,西汉末期人太原太守,因遇赤眉军起义,留居太原(今属山西),后有一支徙居清河(今河北),还有一支徙居汝州、郏城(今河南郊县)。孙福的堂祖父孙骐,曾任安邑令,其孙级的小儿子孙夏,东汉时任天水太守,徙居青州(今山东淄博市临淄镇北),后有一支徙居昌黎(今辽宁义县),又因避难,移居武邑(今河北)。据《台湾省通志·人民志·氏族篇》,记载,河南孙氏在唐代有两次向福建移民,一次是唐高宗时期河南孙氏族人随固始人陈政、陈元光父子,因开辟漳州,在此安家落户;又有一次唐僖宗时,河南孙氏族人随同王潮、王审留居福建。据广东《孙氏族谱》载,唐之前世居河南陈留的孙氏,至晚唐僖宗时任中书舍人及两浙节度使的孙拙,有子叫孙俐,因黄巢起义,以其才武被选为佰将,以军功封为东平侯,遂定于虔州虔化县(今江西宁都)。孙俐传至五世至孙承事、迁居福建长汀阿田。明永乐中,孙承事后裔孙友松再迁广东东江上游紫金县。又十一世至孙鼎标,时值明清之际,孙鼎标随钟丁先起义抚清,兵败,族人多离散,子连昌迁居增城,清康熙中,再迁香山县氵角 孙殿朝又迁翠亨村,他的儿子叫孙恒辉,孙子叫孙敬贤。孙敬贤有三子,长子德枯,次子德彰,三子德明。德明就是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孙武后裔,三国时的富春人孙坚,少为郡县吏,曾组织武装镇压起义军,后又参与当时的军阀混战,逐渐拥有大量部队,在一次率军击刘表时被射死。孙坚之子孙策收领其父部千余人,削平当地势力,依靠南北士族,在江东建立孙氏政权。后孙策的弟弟孙权继兄据江东六郡,联合刘备大败曹操于赤壁,后又大败刘备,于222年在建业(今江苏南京)建立吴国,229年称帝,占有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于280年为晋所灭。 孙姓移居台湾者始于清代,据《台湾省通志》载,清乾隆年间(1736-1795)自广东、福建迁入台湾的孙姓就有20多位,如镇平人(今广东蕉岭)孙其貌。陆丰人(今广东)孙明山迁新竹新浦。海阳人(今广东潮安)孙为发迁苗栗通霄。潮阳人(今广东)孙理迁高雄大社。揭阳人(今属广东)孙和迁淡水。孙德成迁永和淡州。孙开迁永和秀朗。孙润迁新庄。孙善抄迁台北市东圆街。孙富挑迁新村。孙贤生迁云林新港。孙思和孙仕兄弟迁嘉义溪口。孙海迁台南盐水。孙游寿迁台南市。孙经迁苗粟苑里。龙溪人(今福建漳州市东南)孙瑞敏迁彭化。孙永迁台南麻豆。孙定宗迁台南市。安溪人(今福建)孙五尊迁新竹。道光年间(1821-1850年)又有镇平人孙永科迁苗粟三义。安溪人孙福迁台中市梧栖。此后入台者不断增加,现在孙姓在台湾省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