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网络暴力成因与应对策略[Word文档]
浅析网络暴力成因与应对策略
关键字: 浅析网络暴力成因与应对策略
本文为Word文档,感谢你的关注!
【摘 要】 本文以王宝强离婚案为例,分析了网络舆论暴力现象的特点、表现、危害及其成因,探讨了应对策略:运用技术手段杜绝网络暴力;提高网民素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等。
【关键词】 网络暴力;舆论暴力;现象;危害;成因;应对策略
一、网络、舆论现象
2016年8月14日凌晨,王宝强通过微博曝光妻子马蓉与经纪人宋?从屑榍椋?并宣布离婚。事件引起了民间的广泛关注。随后马蓉发布疑似对“离婚声明”回应的微博,称“欲盖弥彰,善恶自有真相。不是不爆,时候未到”。8月14日事件进一步发酵,马蓉、宋?础⑺?蠢掀叛罨鄣任⒉┖啪?被网友攻陷,一组疑似“马蓉出轨照”流传;紧接着,王宝强早期的一些视频、马蓉微博等被“热心网友”层层挖掘,并放出不少未经证实的“民间消息”,让“离婚事件”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之后王宝强包养大学生、王宝强儿子、王宝强妈妈、马蓉表哥、马蓉爸爸等话题均被推上热搜,点进去看也全都是网友的推测和猜想,并无让人信服的佐证。8月15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发布消息,当日上午9时许,演员王宝强本人到朝阳区法院起诉与其妻马某离婚,法院已受理此案。后王宝强工作室发布微博称王宝强已借钱缴纳了诉讼费用,引发网民的又一波大讨论。不少网友争当“英雄”,力挺王宝强,为王宝强鸣不平,在马蓉和宋?吹奈⒉┫旅嫠烈饷÷睿?措辞激烈。对马蓉和宋?醇捌浼胰嗽斐闪硕窳拥挠跋臁K婧舐砣匾郧址敢?私权为名将王宝强告上法庭。
无独有偶,2015年1月21日,网上开始疯传明星陈赫离婚的消息,一微博名为“软柿子jampasg”的网友评论:退出跑男这个正能量的节目吧。陈赫随后回复:好,对不起。很快,以陈赫粉丝为首的一些网络暴民开始对这名网友进行人肉搜索,对他的谩骂、侮辱性评论多达38万条,并将这名网友的个人相关信息公布在网上,该网友是一名高三学生。随后,这名高三学生因为不堪网络暴民的骚扰关闭了微博,同时他借姐姐的微博发出了道歉信并表达了自己所受到的伤害,希望网民能够停止对他的攻击,然而网络上对他的语言暴力依然没有停止,他姐姐的微博下面也充斥着各种污言秽语。这次事件中的网络语言暴力和人肉搜索是网络暴力的两种典型,不仅对这名高三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伤害,而且也对社会造成了恶劣影响。
类似这样的事件我们称之为“网络暴力”,虽然此类事件在我国并非首例,但是造成了对社会和当事人的恶劣影响。也有学者认为这类事件是网民对当事人的一种“网络审判”。
二、网络暴力的危害
通过简单梳理,不难发现,上述类似事件的共同点就是:先是未知来源的发帖者借助网络的广泛传播力和特有影响力,发布一些与事实不符或者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事实的帖子,紧接着部分不明真相的网友用非理性的言论,针对毫无还击之力的当事人进行声讨和道德审判;他们主要通过网络追查并公布、传播当事人的个人信息,由于“沉默的螺旋”效应,其他网民也会迫于压力加入到讨伐大队中去,其后果就是严重影响当事人的正常生活。《法制日报》的一篇文章曾对网络暴力下过一个定义――所谓网络暴力,是指网民在网络上的暴力行为,是社会暴力在网络上的延伸。其主要表现形式为:网民对某一事件发表攻击性、煽动性和侮辱性言论,造成当事人名誉损害;网民在网上散布谣言歪曲事实真相;网民在网上公开当事人个人隐私。
网络暴力是是社会暴力在网络上的延伸,是网民在网络上的暴力行为。它不同于现实生活中拳脚相加、血肉相搏的暴力行为,而是借助网络的虚拟空间用语言文字对人进行伤害与诬蔑。网民在网上针对一些?`背人类公共道德和传统价值观念以及触及人类道德底线的事件,发布一些恶语相向的言论、图片、视频。这些言论以及视频都不是对事件的正常评论范围,而是都非常恶毒、极端、尖酸刻薄,他们不但对事件主角进行人身攻击,谩骂,更将这种伤害行为从虚拟网络转移到现实社会中,利用“人肉搜索”将当事人的真实姓名、照片、个人信息、生活细节等隐私公布于众。这些做法严重地影响了当事人的精神状态,导致当事人无法正常工作学习,甚至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网络暴力对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首先是道德绑架,比如“不转发就死全家”,强制道歉等,这类网络言论大多是非理性的,强迫性的。其次是言论歧视,比如著名的“罗玉凤”事件,时至今日,“凤姐”已经成为了坊间“丑”,“奇葩”的代号,谈起“凤姐”,就有数不清的嘲讽。再次就是虚假信息,半真半假信息的传播,如2016年9月16日晚乔任梁去世事件轰动微博,当晚某微博八卦账号就爆料出乔任梁吸毒、SM死亡等虚假新闻来博人眼球。利用一个人的死亡大张旗鼓的炒作,这就是一种精神暴力。最后,网络暴力对当事人的隐私权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