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相契与互融辽代佛儒关系探论——以石刻文字资料为中心.pdfVIP

相契与互融辽代佛儒关系探论——以石刻文字资料为中心.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相契与互融:辽代佛儒关系探论+ ——以石刻文字资料为中心 张国庆 提要:契丹建国之初,佛、儒地位经历了由儒重佛轻到“三教并举”的转变,而佛儒之间,亦出 现了两者相互援引以求各自理论上的丰富与发展,于是,在佛、儒相契与互融的关系背景下,一 些人既崇儒亦信佛,仁孝与慈悲相容于一身,人格塑造呈现出了多元化特征。 关键词: 辽代 佛儒关系 相契与互融 石刻文字资料 作者张国庆,辽宁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沈阳 110036) 有辽一代二百余年间,契丹辽地佛教繁盛,儒学畅行,文化思想呈现出了多元的色彩。佛教本源 天竺,属于域外宗教,宣扬涅粲出世,祈盼苦难之解脱;儒学则生根于本土,为中华传统文化之主干,主 张积极入世,追求有作为之人生。佛教与儒学,两种根源与内涵相异的文化,由中原大地一同越长城 而北上,在塞外草原落地生根,便产生了诸多的交集与碰撞。那么,契丹辽朝的佛教与儒学到底是一 种什么关系?概限于文献史料记载之稀缺,至目前为止,辽史学界尚未见有人对此作过分析或研究。 笔者不揣浅陋,钩沉石刻文字资料,结合传世文献史料,拟对这一问题作些探讨,不当之处,敬祈方家 教正。 一、嬗变:由儒重佛轻到“三教”并举 公元907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燔柴告天,即皇帝位”①,建立了国家政权。公元916年,阿 保机建元神册,正式定国号为“契丹”②。契丹建国伊始,关于确立何者为统治思想,统治集团内部意见 不一。据《辽史》记载,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曾召集群臣会议,问道:“‘受命之君,当事天敬神。有大功德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辽史》史事补正”(12YJA77005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辽代石刻 所见辽朝史事研究”(13BZS031)阶段性研究成果。 ①《辽史》卷1《太祖纪上》,中华书局,1974年,第3页。 ② 据《辽史》等文献记载,辽太宗大同元年(947)曾改国号为“大辽”;辽圣宗统和元年(983)叉复国号为“契丹”;辽道宗成雍 二年(1066)再改国号为“辽”。近年有学者依据出土辽代石刻文字资料统计,认为有辽一代二百余年曾多次改、复“契丹”与“辽”之 国号。 浙江学刊 2014年第5期 者,朕欲祀之,何先?’(群臣)皆以佛对。太祖日:‘佛非中国教’。(太子耶律)倍日:‘孔子大圣,万世所 尊,宜先’。太祖悦,即建孔子庙,诏皇太子春秋释奠”①。此后,儒学便得到了契丹族统治者的认同,成 为了契丹国家居统治地位的指导思想。产生于中原地区的儒家学说之所以受到塞外草原契丹人的重 视,关键在于儒学倡导的“修齐治平”学说,非常契合契丹统治者欲以之统一国人观念,建立一个尊卑 有序、上下有别的封建等级社会的需要。儒学在契丹国家思想界统治地位的确立,使得契丹建国之初 的佛事活动(如建佛寺及安置汉族僧尼等)便成为了以尊儒为主的契丹族统治者安抚中原被俘汉民、 稳定社会秩序的一种政治举措。② 但契丹建国之初这种儒重佛轻的局面并没有维持多久。于契丹辽地迅速传播的佛教,很快便得 到了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青睐,契丹辽国儒、释(佛)、道“三教并举”之雏形开始显现。我们从历史文 献记载的契丹族统治者的一些宗教活动内容即可略知一二。如神册三年(918)“五月乙亥,诏建孔子 庙、佛寺、道观”⑧。神册四年(919)“秋八月丁酉,谒孔子庙,命皇后、皇太子分谒寺观”④。等等。然 而,尽管契丹族统治者开始重视佛教,但纵观整个太祖朝,儒学的地位还是明显高于佛教,因为无论是 阿保机诏令修建庙宇道观,还是对“三教”教主的拜谒,“儒”始终是排在“佛”、“道”之前的。 至辽代中期,石刻文字资料中“三教”一词已时常被提及。如辽圣宗统和十八年(1000)的《李翊为 考妣建陀罗尼经幢记》中即见“亡考长官世袭簪裾,性惟清慎,守谦恭则无爽五常,蕴敏惠则洞闲三 教”⑨。辽圣宗太平十一年(1031)的《圣宗皇帝哀册》在记述辽圣宗耶律隆绪的一生政绩时亦言:“洽前 代无为而治,见时政不肃而成,四民殷阜,三教兴行。”⑥等等。表明此时“三教并举”之局面已经形成, 佛教之地位应与儒、道真正平齐。 至辽代后期,石刻文字资料中佛、儒相提并论已经随处可见。如辽道宗大康二年(1076)的《茔幢 记》作者在石刻文中将儒家“二十四孝”故事与释迦、目连等佛教人物典故并而述之,即充分体现了这 一趋势。“口征间奉于旨甘,口不能效王祥之卧凌,孟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