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小小班幼儿分离焦虑表现与对策.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小班幼儿分离焦虑表现与对策

小小班幼儿分离焦虑表现与对策 更多 1 一、开学前的家访是沟通的重要环节 在家访工作中,我们细心、耐心、亲切,以此来缩短与孩子、家长间的距离。我们叫一叫幼儿的小名,牵一牵他们的小手,抱一抱他们,使他们对老师产生好感,让他们和家长一起做好入园前的心理准备。 二、布置“类家庭”的生活环境 开学前,我们精心布置了温馨舒适的家庭式环境,并组织了新生见面会。让幼儿熟悉环境,进一步熟悉老师,喜欢幼儿园。我们自始至终用亲切的言语来消除孩子对教师的陌生感和不信任感。充满激情的物质、心理环境为幼儿开始幼儿园生活创设了条件。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 1.2~3岁婴幼儿的分离焦虑更为强烈,表现为焦虑不安、哭闹、发脾气、攻击他人、拒绝进食,依恋某一位教师或默默不语等。 2.作为被依恋的家长,在送孩子来园后也表现出焦虑不安:有的依依不舍,不肯离去;有的看到自己孩子哭闹,自己也忍不住一起流泪;有的在劝说下离去,但不放心中途又返回;有的因极度担忧,打电话了解孩子的情况等。 因此,我们对幼儿和家长的分离焦虑分别采取了一些措施和方法。 (一)消除幼儿的分离焦虑 为尽快消除幼儿的分离焦虑,我们采取了以下方法: 1.亲一亲、抱一抱。2~3岁的婴幼儿触觉较为敏感,肌肤的亲近是成人和低年龄孩子一种最直接有效的交流方式。当孩子早上来园时,老师笑脸相迎,以妈妈般的态度亲一亲、抱一抱孩子,使他们得到身心满足。 2.尝一尝。准备一些孩子们喜欢的食品,让他们在猜猜、看看、尝尝、说说中消除焦虑,体验快乐。 3.看一看。动画片是孩子们喜欢看的,《天线宝宝》《猫和老鼠》等深深吸引了他们,使他们的不良情绪得到较快转移。 4.玩一玩。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变魔术、手指游戏、吹泡泡、躲猫猫、画一画、唱一唱、跳一跳等都受孩子欢迎。 5.写一写。观察孩子的活动过程,我们设计了“小小班一日生活观察记录表”,及时记录、观察幼儿的一日生活(大小便、进餐、午睡、游戏等),并且每天给家长公布这些表格。 (二)消除家长分离焦虑 我们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1.设立家长陪伴日制度。开展“让家长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游戏,了解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并配合老师指导孩子,使孩子尽快适应环境。 2.与家长多沟通。通过电话联系、约见家长、上门家访等形式交流孩子在园、在家情况,发现情况及时沟通,取得家长配合,家园形成合力。 3.发挥家长园地功能。帮助家长了解宝宝入园的必修课,从心理和生理两方面指导孩子做好入园准备,如玩幼儿园游戏,讲幼儿园故事,交新朋友,吃饭、午睡、如厕等训练。 4.为家长提供有关书籍、文章。 5.开设新生家长讲座。 三、四种较为典型的幼儿分离焦虑表现及对策 (一)哭闹型 开学初,哭闹型孩子占多数,在与家人分离时,第一反应表现为抱着家人大声哭闹,不肯松手。当老师接过来抱时,有的拒绝、挣扎、甚至呕吐;有的依从,但仍哭闹。 对策: 1.老师拍拍抱抱,给予肌肤亲近。 2.转移注意力:以新颖的玩具、喜欢的食品、有趣的动画片或故事吸引他。 3.离开教室,带他到户外游戏。 4.做好家长工作,看到他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鼓励。 (二)形影不离型 这类孩子对新的环境有不安全感,对某位老师又特别依恋,表现为:拒绝一切活动,牵着这位老师的手形影不离,进餐要她喂,午睡要她拍,一离开她就焦躁不安,到处寻找、哭闹。 对策: 1.满足孩子的需要、喂他吃、拍他睡、陪他玩。 2.用他喜欢的食品、星星(贴纸)等吸引、鼓励、教育他,使他从拉手到坐在老师身边,再到眼睛看着老师;睡觉从老师陪伴着不拍,逐渐过渡到不拍不陪;进餐,从老师喂到自己尝试动手吃。 3.逐渐扩大依恋范围:从依恋一位教师,到依恋几位教育者,到依恋幼儿园的同伴、玩具等。 4.融入集体:鼓励他参加集体游戏,在游戏中体验大家一起玩的快乐。 (三)自闭压抑型 这类孩子性格比较内向,来园后小声哭泣或默默流泪,不说话,拒绝与大家玩,寻找自己的依恋物,从家里带来的物品、幼儿园的图书或自己睡的小床、小被。 对策: 1.允许他亲近陪伴物。 2.教师以妈妈般的爱,将其依恋从家人、陪伴物转移到教育者身边。如用讲故事、和他一起玩喜欢的玩具、游戏等方法。 3.与家长及时沟通取得配合。 4.请开朗的孩子与他一起玩,体验到朋友多快乐多。 (四)攻击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