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Leica M数码相机神话
Leica M9 - 数码相机神话2010-2-21
神话 Leica M9 -追求完美者的「玩具」
编辑部对于Leica M9的评语只有一个字:「哗!」。不论是身价还是质素,评语就是这么简单。
提起Leica,一般人第一个感觉就是贵;对于喜爱拍摄的影友来说则是「神器」。Leica何解有这么大的「魅力」,为「摄影人」外的大众所熟识?历史悠久是Leica被受推崇的原因之一,还有的是Leica对光学表现的执着。Leica之所以售价高昂,便是对品管及质素的追求。与其说镜头材料成本比其他大厂来得高,倒不如说是Leica在品管上比其他厂来得严格,经过反复的测试与改良,才会正式进入量产阶段,正因为产量少,售价便变得较高。
连动测距VS单镜反光
连动测距相机好处在于结构比单镜反光相机简单,没有反光镜的设计(M4/3就是以这为出发点),镜头便可以造得更细小;而且没有反光镜,快门时滞可以更短,镜头光学设计也更具弹性。不过连动测距相机亦有缺点,例如设计成自动对焦比较困难;超广角或长焦距要额外的工具(因为观景器与镜头有视察);要利用观景器内的线框来「看」不同镜头的拍摄范围。但连动测距相机由于「侵略性」较低,而且快门声细,拍摄时被察觉的机会较细,因此深受纪实摄影时所喜爱。
内置UV/IR滤镜
M9是第三部Leica旗下的数码连动测距相机,沿自之前推出的M8及M8.2。M9最大的改变,就是配上135全片幅感光元件(Full Frame Sensor),正式从M8及8.2的1.3剪裁率中「解放」出来,令一众广角镜头得以重生。与M8一般,M9亦因为设计使然,感光元件仍是不设反锯齿滤镜(Anti-alias Filter),不同的是M9「重新」加入UV/IR滤镜在感光元件上(M8连UV/IR滤镜都没有),换句说话用M9拍摄,镜头前便不需要另配UV/IR滤镜,使用上会较为方便。
在徕卡诞生之前,人们通常所能够见到的相机多为体积巨大的木质结构机身配以固定镜头,使用巨大的玻璃底片来拍摄。由于相机又笨又重,因此拍摄时还需要一支沉重的三脚架。在那个年代,拍摄一张照片对于摄影师来说是一项极其艰苦的工作,一张照片的成本也非常的高,距今已有九十余年的历史。
徕卡出生于德国中西部一座名叫WETZLAR的小镇,这里群山环绕,充斥着各种木结构建筑,当然也包括徕兹(LEITZ)公司以及徕卡(Leica)相机。说到徕兹公司就不得不说奥斯卡·巴纳克。也许现在很多人会误认为巴纳克是徕兹公司的创始人。其实,大家都错了,我们应当记住这个名字:恩斯特?徕兹(ERNST LEITZ)。巴纳克从1911年开始任徕兹公司研究部主任,凭借自己对摄影的狂热,手工打造了两台原型徕卡。但直至一战结束以后,徕兹工厂才将A型徕卡(徕卡I型)推向市场,该机装有固定镜头Elmer 50mm F3.5缩头,无测距装置。A型徕卡的寿命只有短短的1年时间,共生产了约800台。在之后的数年先后生产了采用镜间快门的B型徕卡以及可更换镜头的C型徕卡,这三个型号作为徕卡发展的第一个重要阶段,最后被统称为徕卡I型。
徕卡IIIG旁轴相机
随后的徕卡II型、徕卡III型作为螺口相机的代表,真正的影响了那几十年的小型相机的发展。徕卡螺口相机在技术上的绝对成熟,将徕卡推向了顶峰。如果说这些都是徕卡相机的古代史,那么徕卡随后的每一步发展开始与现金密切相关了。
徕卡M3旁轴相机
1954年正值徕卡鼎盛时期,徕卡IIIF将相机的小型化做到了巅峰。此时的徕卡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对传统模式进行了彻底的改良,抛弃了长久以来使用的螺口(L39)改为了现在我们所熟知的M卡口,便于摄影师快速、准确的更换镜头。M3也带来了取景方式的变革,启用了Leica M系列上最著名、最重要的装置——联动测距系统。随后的50余年里,徕卡相继推出了M1、M2、M4、M6、M7……等等均源于M3的设计理念。徕卡M系列将旁轴相机演绎的出神入化,从一个侧面左右了世界相机工业的发展与变革。因此,徕卡M3被公认为相机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随着数码时代的到来,徕卡所推崇的品质至上、精益求精所带来的高昂售价与流水线、低成本背道而驰。数码相机的便利特性以及日趋温和的售价渐渐抢夺了绝大部分的摄影器材市场。徕卡只有眼睁睁的看着对手一个个如同飞蛾扑火般的冲进数码大营。
抛开徕卡与松下合作的数码相机不谈。徕卡M系列数码化是从2006年的Leica M8数码相机开始的。沿用了M7的镁铝合金机身,柯达所生产的1.3倍系数APS-H画幅1030万有效像素CCD图像传感器。这所有的一切都揭示着M8不同于Pana-Leica彻底改变。真正属于徕卡M的数码伴随着M8所特有的高昂售价。不论怎样,徕卡M系列向数码时代迈出了第一步。
M9整体外型设计
此次评测的这台徕卡M9搭配了徕卡 SUM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