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亲子教育(成长教育篇)知识讲稿教程文件.ppt

  1. 1、本文档共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亲子教育(成长教育篇)知识讲稿教程文件.ppt

;教育背景: 美国加州大学(usc)管理心理学硕士、英国剑桥大学企业管理硕士、加拿大家庭剧场心理学训练师、夏威夷 恰克(CHUCK)博士知见心理学、加拿大POP心理潜能训练师、美国临床催眠治疗学会会员、国际NLP专业训练师执行师会员、美国管理心理学会会员 从1998年开始,致力于儿童学习困难和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的研究和实践,在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学习障碍防治等方面具有较高造诣。至今接见上千名儿童与青少年, 培训上千名中小学及幼教老师和家长。与此同时,也为多间华语小学及福利机构主讲 “ 装满孩子的情感油箱”、 “儿童5种爱的需求”以及“处理儿童的压力和情绪”等讲座,深受好评。;你了解你的孩子吗? 你知道你的孩子需求什么吗?;改变孩子从改变父母开始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方法不得当的父母 孩子拥有什么样的未来 取决于父母亲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方式;亲子教育成功篇;孩子心灵的成长需要空间 孩子心灵的成长需要滋养 孩子心灵的成长需要尊严 孩子心灵的成长需要宣泄 孩子心灵的成长需要肯定 孩子心灵的成长需要包容 孩子心灵的成长需要磨难 孩子心灵的成长需要体验 孩子心灵的成长需要沟通 孩子心灵的成长需要梦想;亲子教育的目的;您希望您的孩子拥有什么样的教育?; 4 主动 孩子天生具有很强的主动性,什么都想试一试,什么都想尝一尝,新鲜的事物、刺激的感觉让他们乐此不疲。为什么许多孩子那么木讷和被动呢?究其原因是在很小的时候,大人禁止的东西太多,管制的太严厉,让孩子不敢去尝试。孩子个性强还好,个性要是比较弱,就会处处担心、生怕越轨,从而精神生命开始萎缩。 5 自主 假如孩子没有主见,他就永远不能成功,只能跟着别人的想法走,只能任凭环境的摆布,无论人家的想法是对是错,无论环境是否适合他。一个人假如没有主见,那么,他自己和他的人生都不属于他,而属于外在的各种影响。这实在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 6 公正 大凡成功者,必然公正。当他在处理自己和他人的关系时,能够比较公允的对待,既不会过分顾及自己,也不会过分顾及他人。过分估计自己,他人不会接受,过分顾及他人,自己丧失方向。我不想在这方面进行道德讨论,公正并非直接对应正义。我想强调的是,公正是一种能力,善于理解他人,通俗的讲就是“讲道理”、凡事“拎的清”。面对上司能够“拎的清” ,会做到不卑不亢,面对朋友和家人能够“拎的清” ,会做到和谐双赢;面对下属或者比自己的晚辈等能够“拎的清”,会备受尊敬。公正是一种原则感和分寸感,知道什么时候说不,知道自己应该持什么态度,坚持什么立场,知道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含义和界限,才能做到言行有致。 ;这里有几个问题,可以先让爸妈想想看, 厘清自己的原则与界线, 才能进一步思考如何教导孩子;避免容易挑起父母和孩子冲突的字眼;替代选择: 父母应该避免使用“如果”,而改用“一……就……”或“只要……”。这些句子在孩子听来,会感觉比较正面,而不会感觉包含着很多处罚的意味在里面。用“一……就……”或“只要……”的句型,能鼓励孩子保持理性,并让孩子清晰明了可以执行的结果,从而使孩子更乐于遵从: ——“你把玩具一收拾好,我们就可以吃点心了。” ——“只要你把外套挂好,我们就可以开始玩游戏了。” ;“为什么你不能……” “为什么”也很容易挑起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冲突,尤其是在“为什么”后面紧接着“你不能”的时候,例如: ——“为什么你总是不能把你的东西捡起来?” ——“为什么你总是不能把你的手放好?” ——“为什么你总是不听话?” 这些问题没有答案。事实上,父母并不是要问“为什么”,父母期望得到的只是一个合理的答案,然而在孩子看来,父母实际上是在责备或批评他。当孩子觉得自己被父母指责时,是不可能合作的。 另一个“为什么”这个词常见的使用情形,是在“你为什么……”当中,例如:“你为什么打你妹妹?”而其实大部分的孩子往往并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会做他们正在做的事情。很多时候,他们只是出于本能的反射动作而已。 这种说话的方式更糟糕的地方在于,这些对孩子整体个性的描述,是他无法改变的部分,对孩子来说,意味着对他整个个性的全部否定;而如果父母在要求孩子时,只使用对孩子客观行为的描述,则是他可以有所控制的部分,他也更愿意接受并作出改变。指责总是会让人心理上产生抵制和防备(孩子和大人都一样),而一个心理上有抵制和防备的人,当然就会缺少改善他的行为来取悦别人的动机。 ;替代选择: 父母可以把那个没有用的“为什么”拿掉,把问题变成一个清楚、明确、坚定,只涉及孩子正在进行的行为本身,而没有指责的陈述,例如,父母可以这样说: ——“你必须把那些玩具捡起来。” ——“不可以打人。” ——“我知道你自己可以把外套挂起来,而不需要我提醒你。” ;目的与目标 ?生活价值教育计划;

文档评论(0)

youngyu0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