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五章.本章知识整合
高考总复习.物理 附加内容 第十五章 高中物理学史 编写说明: 高中物理学史在每年的高考题中都有出现,它以物理学家在科学研究中的一些成功或典型失败的重大史实为背景,不仅考查学生学科知识掌握的情况,更重要的是渗透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在物理教学中树立历史的观点是中外物理学家及物理教育工作者一直关注的研究课题.在物理学史上,许多物理学家孜孜不倦的求真精神和事迹能教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帮助树立为追求真理而踏实学习的良好学风.物理学家探索科学的精神、无私奉献的品质、取得的科学成果值得同学们铭记和学习. 因此,高中物理学史已成为落实新课程教学目标的一个方面.正基于此,本人有目的地把高中教材中涉及的物理学家史先编辑成填空的形式,促使同学们通过抓住关键词,增强记忆;同时按新高考的要求再编辑一些选择题来对同学们进行考查,为高考备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力学部分 1.1678年,英国科学家胡克发现了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伸长量(或压缩量)成正比的关系,这个关系被称为胡克定律. 2.1638年,意大利学者伽利略通过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证实了重物与轻物下落得同样快,并由此研究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3.1687年,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是在总结了伽利略“理想实验”和笛卡儿对伽利略理想实验观点的补充的基础上得出的. 4.英国科学家牛顿:1687年,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1689年,发表万有引力定律. 5.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万有引力恒量. 6.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的物体.为了纪念爱因斯坦的伟大贡献,2005年被定为“世界物理年”. 7.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定律,其第三定律是牛顿推导万有引力定律的主要依据. 电磁学部分 1.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并亲自确定了静电力恒量. 2.1752年,富兰克林 (1)通过风筝实验验证闪电是电的一种形式,把天电与地电统一起来,并发明避雷针. (2)命名正、负电荷. (3)1751年富兰克林发现莱顿瓶放电可使缝衣针磁化. 3.1755年,密立根测定电子的电量. 4.1826年,德国物理学家欧姆通过实验得出欧姆定律. 5.1911年,荷兰科学家昂尼斯认为大多数金属在温度降到某一值时,都会出现电阻突然降为零的现象——超导现象. 6.1841~1842年,焦耳和楞次先后各自独立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称为焦耳—楞次定律. 7.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电流可以使周围的磁针偏转的效应,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8.1822年,安培发现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称为安培力,这是为了纪念安培在研究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方面的杰出贡献而命名的. 9.1895年,荷兰物理学家洛伦兹提出了运动电荷产生磁场和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洛伦兹力)的观点. 10.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 (1)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电磁感应现象,但花了15年的时间. (2)提出电荷周围有电场,并用简洁方法描述了电场—电场线. 11.1834年,楞次确定了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称为楞次定律. 12.1832年,亨利发现自感现象,认为电流由于自身的变化,会在原电路上产生自感电动势. 其他部分 1.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解释物体热辐射规律提出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把物理学带进了量子世界. 2.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为纪念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的巨大贡献,我们把2005年定为世界物理年. 3.1897年,汤姆生利用阴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可分,有复杂内部结构,并提出原子的枣糕模型. 4.1909年~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由实验结果估计原子核直径数量级为10 -15 m. 5.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原子能级结构假说,成功地解释和预言了氢原子辐射电磁波谱. 6.1885年,巴耳末对可见光的14条谱线做了分析,发现这些谱线的波长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这个公式称为巴耳末公式. 7.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最先发现铀和含铀的矿物质具有天然的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也有复杂的内部结构. 8.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第一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发现了质子. 9.1932年,查德威克在α粒子轰击铍核时发现中子,由此人们认识到原子核的组成. 10.1912年,德国科学家韦克多·汉斯带着电离室在乘气球升空测定空气电离度的实验中,发现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