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奠礼简介.docx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释奠礼简介

释奠礼简介总??述《礼记-文王世子》曰:“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东汉郑玄注曰:“释奠者,设荐馔酌奠而已……”据《说文解字》,“奠”即“置祭也”;“释”,按《说文》及唐代颜师古等的注疏,即“解也”、“放也”、“置也”。“释奠”是古代学校的一种庄重典礼,内容为陈设酒食以祭奠先圣、先师。释奠礼最初是祭奠周公和孔子的,后来演变为专门祭奠孔子暨诸弟子的典礼。释奠礼的目的,在于通过简明的形式来表达对先哲、对中华文明的诚敬心,提倡文明教化与和谐人伦……为弘扬华夏精神和中华文明的主体性,释奠礼逐渐成为古代中国最重要的祭祀之一。从汉代开始,共有十一位帝王、十八次到曲阜祭祀先师。开此先河的是汉高祖刘邦,在他即位十二年时,从淮南返京经过曲阜,用太牢之礼祭祀孔子。自东汉始,除了曲阜圣庙继续祭祀先师之外,各郡县开始在各自的学校祭祀。明孝宗弘治十七年,释奠礼由六佾升为八佾,笾豆等礼器的数目尽与天子等同。释奠礼在每年仲春、仲秋的第一个丁日隆重举行,因为五行中丙丁属火,象征礼乐文明,而丙为明之初,丁为明之盛,故而在丁日祭奠先师。祭礼延续千年,维系礼乐文明,安顿国家民生,炎黄神器保而不坠。然近代内忧外患频袭,无知者崇夷鄙夏,逐私欲而坏人伦,纲常废乱,礼乐蒙尘,人道几丧堕于万劫不复之深渊。幸大道恒贞,日月不泯,天佑华夏,族体重现。乙酉仲春,儒门同好汇聚圣城曲阜,十三志士发奋忘己,斋明盛服以承大愿,千秋盛礼光复人间。挚友欢呼,华夏开颜,复得海内外有志者鼎助,遂成乙秋丙春之礼,又有太原祭礼、正定祭礼、德阳释奠、邹城亚圣之祭,民间儒风方兴未艾,神州气象今朝复来。儒门师友倡议推行祭礼,以使先人礼乐之泽广被世间,故不辞浅陋编辑众学友智识之英华,以成仪程经验之推荐,企为巍巍山岳添得一缕。所推荐之仪程仅述明礼之通则,简化暂设之仪惟权应同仁勉力主办而条件有所不具者,仅供选择试行。释奠礼的由来释奠原为古代学校的祭祀典礼。荀子《礼论》把“礼”最核心的内容归结为“天地”“先祖”“君师”三项,他说:“礼有三本:天地者,上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释奠属于“三礼”中的“君师”之礼。早在商周之时,我国就已有官学的设置,周代礼制分国学和乡学两类:国学设于都城,称作辟雍和泮宫;乡学设于地方,称为庠、序。周代的官学中,就有释奠先圣先师的礼仪,《礼记·文王世子》记载:“凡学,春,官释奠于其先师,秋冬亦如之。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 周礼中的祀典,有释奠、释菜和释币等名目。释奠是设荐俎馔酌而祭,有音乐而没有尸;释菜是以菜蔬设祭,为始立学堂或学子入学的仪节;释币即有事之前的告祭,以币(或帛)奠享,不是常行固定的礼仪。释奠释菜礼,最初只是入学的一项仪式,先圣先师到底是哪些人,也没有具体的确指。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过阙里以太牢礼祀孔子,当时还只是将孔子当作一个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来纪念。汉武帝以后,由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说一跃而成为官方的统治思想,师也就由儒者担任了。到东汉时,孔子被称为“先师”, 后来,又被尊为先圣,成了帝王们尊崇膜拜的对象。古代人们认为,不仅君主是接受天命而立;师,也是天之所命。邵雍《观物篇》道,圣人,“能以一心观万心,以一身观万身,以一物观万物,以一世观万世”。又谓其 “心代天意,口代天言,手代天工,身代天事”。因此,先师也享受如同神灵一样的祭祀。曲阜孔庙汉代时由孔子嫡长孙四时祭祀,而官方祭祀则一年只有两次,“春秋飨礼,财出王家钱,给犬酒直”(东汉《乙瑛碑》)。晋泰始三年(267年)命鲁国四时备三牲奉祀,至清代仍于每年四仲月举行。释奠是孔庙祭礼中规格最高的一种。曲阜孔庙举行释奠礼,除有皇帝亲临或御遣钦差外,例由衍圣公主祭孔子、四配,属官分祭十二哲、先贤、先儒、启圣祠、崇圣祠、寝殿、家庙等。释奠礼的发展祭祀先圣先师的大型礼仪。释奠礼最早见于《礼记·文王世子》:“凡学,春,官释奠于其先师,秋冬亦如之。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天子出征返国,或天子视学,都须行释奠礼。中国历来重视礼仪对民众的教化与训导作用。释奠礼对国家意识形态与民众的思想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释奠礼的具体行礼过程,《礼记》中并无明确的详细记载。早至汉代,儒家学派在移风易俗方面的功用已被社会广泛重视。汉高祖出行经过鲁国,特意用太牢祭祀孔子。西汉武帝始立太学。东汉明帝又立辟雍,并于辟雍亲行大射礼、养老礼。《后汉书》记载:“礼毕,帝正坐自讲,诸儒执经问难于前。”虽然亦为一时之大观,但释奠礼却阙而不备。魏晋之际,皇太子学通一经之后,即于辟雍行释奠礼,以太牢祀孔子,颜渊配享。刘宋元嘉二十二年,太子释奠,采用晋的旧制,并撰写释奠仪注。礼毕,皇帝亲临,宴会群臣。释奠礼一直延续到陈朝。梁陈之间,礼毕后皇帝会举行宴会,太子与群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