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 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2018年高考冲刺模拟试卷 历史 试题(解析版)
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
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2018年高考冲刺模拟试卷(一)
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命题:湖北天门中学(刘思远) 审题:湖北沙市中学山东莱芜一中湖南常德一中
1. 古代某位思想家把儒家的“仁”与阴阳五行学说的“天”相结合,把仁义礼智信与五行相比附,从横向上确立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从纵向上构建了家族与国家之间的顺从关系。下列选项属于该思想家的是
A. “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
B. “德主刑辅”、“大德小刑”
C.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D. “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
【答案】B
【解析】根据“把儒家的‘仁’与阴阳五行学说的‘天’相结合,把仁义礼智信与五行相比附”,结合所学,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主张三纲五常,董仲舒还提出“大德而小刑”,“德主刑辅”,B正确;A是孟子的思想,C是韩非子的思想,D是理学家张载的思想,排除ACD。
点睛:抓住关键信息“把儒家的‘仁’与阴阳五行学说的‘天’相结合,把仁义礼智信与五行相比附”,结合所学董仲舒的思想分析解答。
2. 遣使巡察是我国古代一项重要的监察形式。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推行视察地方的制度,到汉朝刺史的派遣,遣使巡行成为中央监察地方的固定形式。遣使巡行分为定期和不定期两种,监察官员们都离不开基层吏民的帮助或协助,据此可知
A. 遣使巡行的对象主要是中央和地方官员的贪赃、枉法等违法乱纪行为
B. 遣使巡行是民众对国家事务及其官员发挥社会监督作用的渠道
C. 吏民检举揭发是监察机关监督地方官员的唯一途径和手段
D. 遣使巡行维护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从根本上杜绝了腐败
【答案】B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
点睛:紧扣材料信息“到汉朝刺史的派遣,遣使巡行成为中央监察地方的固定形式”“监察官员们都离不开基层吏民的帮助或协助”分析解答即可。
3. 吕思勉在《中国大历史》中指出“倘使这时候,能悟到银两与银币不是一物;把银也鼓铸成一种货币,且单认银为货币,而把铜钱认为银币的辅助品;中国早就可进为银本位之国……惜乎清朝顺、康、雍、乾四朝,对于币制都很有热心整顿,始终没想得穿这一步,以致不但本位不立,而且银两需用既广,而实际上专用秤量量法,不觉得不便殊甚……”。与材料主旨相符的是
A. 中国在清朝康乾时期已实行银本位
B. 中国的货币理念在当时是最先进的
C. 中国在当时已将银币作为主要通行货币
D. 中国近代金融理念的缺失阻碍中国转型
【答案】D
【解析】A不符合“惜乎清朝顺、康、雍、乾四朝,对于币制都很有热心整顿,始终没想得穿这一步,以致不但本位不立”,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中国近代金融理念的缺失,B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与材料“倘使这时候,能悟到银两与银币不是一物;把银也鼓铸成一种货币,且单认银为货币,而把铜钱认为银币的辅助品;中国早就可进为银本位之国”不符合,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中国近代金融理念的缺失,以致阻碍中国近代化,D正确。
4. 甲午战后五年间,清政府共借外债七次,总数370,000,000两。辛丑合约,赔款至关银450,000,000两。又规定以金偿还。后来因磅亏无着,又借汇丰银行1,000,000磅。后来又有币制实业借款。四国银行团,共付过垫款100,000磅。所以当有清之末,所欠外债如下:
注:以上各项借款,总数系17,611,000两,只占赔款三分之二。据此可知,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庚子赔款实在是致中国死命的
B. 列强借此加剧了对中国的侵略
C. 清政府被迫最终将外债悉数偿还
D. 中国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
【答案】C
【解析】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随着日本侵略中国的加剧,英美等帝国主义国家与日本在中国的既得利益冲突尖锐化,中国也无力赔款,于是英、美等国于1938年纷纷停止庚子赔款,C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庚子赔款数额巨大,对中国危害极大,进一步激化了中国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ABD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抓住关键信息“表述不正确的是”,结合所学《辛丑条约》的知识分析解答。
5. 二十八日,合约签字;我国代表拒绝签字,不出席会场;而发电报告北京政府,说:“……不料大会专横至此……若再隐忍签字,我国……将更无外交之可言。”下列选项与该会议相关的是
A. 割让台湾及附属岛屿
B. 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让与日本
C. 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D. 提出“两个中国”的席位
【答案】B
【解析】根据“我国代表拒绝签字”“我国……将更无外交之可言”,结合所学,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会议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引起中国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故B正确;《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及附属岛屿给日本,不符合“我国代表拒绝签字,不出席会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鲁教版中考复习二次函数综合复习(无答案).doc
- 鲁教版九年级第二课 在承担责任中成长 (共26张PPT).ppt
- 鲁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 第一课 公平、正义——人们永恒的追求 》(36张幻灯片).ppt
- 鲁教版五四制语文六下-写作《成长的烦恼》课件 (共38张PPT).ppt
- 鲁教版五四制语文六下-第1课《理想》课件(共21张PPT).ppt
- 高考领航配套课件--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ppt
- 鲁教版五四制语文六下-第22课《真正的英雄》课件1(共19张PPT).ppt
- 鲁教版六年级上册 第四章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分类复习(无答案).doc
- 鲁教版六年级下册线段中点与角平分线 练习(无答案).doc
- 鲁教版九年级第四单元第11课 走向世界的中国(共32张PPT).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