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培训讲解.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培训讲解.ppt

大家知道这是中国哪项电影奖的奖杯吗? 大众电影百花奖 第 20 课 一、 “双百”方针的提出   “现在春天来了,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有许多学说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说各种意见。 ” ——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 探究1:结合材料和教材内容概括:“双百”方针的内容是什么? 1、“双百”方针的内容与内涵 (1)内容: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 学术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注意 范围:文学艺术和学术研究,非其它领域 前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允许范围内 材料3:50年代中期,国际形势云谲波诡,苏联和东欧发生了一系列重大政治事件,特别是1956年2月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的召开,赫鲁晓夫反斯大林的秘密报告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震动。进一步坚定了中国决策者们冲破苏联模式的决心,加快了寻找中国式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步伐。 ——《中国现代史》 材料1: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剥削制度即将被消灭,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开始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就必须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现代史》 材料2:周恩来代表党中央作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指出:知识界的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中国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在社会主义时代,比以前任何时代都更加需要知识分子参加。 ——《中国现代史》 探究2:结合材料和教材内容概括:当时为什么要提出“双百”方针? ① 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开始探索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 迫切要求发展经济和文化 不利于发展经济和文化 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 2、“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 ③借鉴苏联经验教训(意识形态领域中某些争论混淆了不同性质的矛盾)。 ②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1956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双百”方针 探究3:阅读课本P97,思考并讨论:“双百”方针提出后到“文革”前,我国的文艺科学发展状况如何? 1956年毛泽东在中南海会见巴金等文艺界著名人士 话剧茶馆剧照 ?世纪之交,古老的中国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老态龙钟的大清王朝摇摇欲坠,六君子的鲜血无法阻止历史车轮的滚动,老北京城的上空风云变幻,波谲云诡。王利发(于是之 饰),北京城内裕泰茶馆的年轻掌柜。他谨记父亲的教诲,体面周全地迎送四方宾客。小小的茶馆内,三教九流各色人等穿梭 于此:提笼架鸟哀叹时运的松二爷(黄宗洛 饰);慨叹国之将亡的刚毅满人常四爷(郑榕 饰);一心谋求实业救国的秦仲义(蓝天野 饰);丧尽天良买卖人口的刘麻子(英若诚 饰);打算娶老婆的庞太监(童超 饰)……你方唱罢我登场,小小茶馆之内演尽世间的沧桑与凄凉…… 本片根据老舍同名原著改编。 材料1:1964年3月1日,第三届“百花奖”开始征集选票。原拟定于6月下旬发奖。但这时文艺界的整风、思想大批判如火如荼。有的获奖者正在作检查、接受批判;有的作品被诬陷。如按评选结果发奖,定会招致对“百花奖”的围攻和批判,也将连累获奖的创作人员。无奈,影协不得不于1964年底,违心地自诬获奖影片不符合当前的革命形势,呈请撤消了这次评奖。至此,第三届“百花奖”,黯然隐入了历史深处,停办了17年之久。 ——《中国电影史》 请结合材料和教材内容归纳“第三届百花奖”黯然撤消的原因是什么? 受左倾错误影响,政治运动扩大化。 二、文艺曲折的年代----“双百”方针遭遇挫折 材料3:从1966年6月到1972年,整整7年中国影坛没有拍摄过一部故事片。……当时,虽然拍出八个样板戏电影,可充其量还是让八亿人民看八个样板戏,群众对此意见很大…… ——《中国电影史》 材料2:“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林彪、江青等将改编后的现代京剧《红灯记》等作为“样板戏”,推广到全国。一时间,全国各地京剧团只能演出样板戏,地方戏剧也移植样板戏,电影也以样板戏拍摄成的戏曲艺术片为内容,各单位还组织学唱样板戏,全国上下成了样板戏“一统天下”。 ——《中国电影史》 不适合,样板戏根本满足不了人民多样的文化需求。 地域广大、人口众多的中国只放映样板戏合适吗?为什么? 结合材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