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1.消息二则_第2课时.docVIP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1.消息二则_第2课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 消息二则 第2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的基本常识,把握消息的内容、特点和结构形式。 2.体会消息简洁、准确、感情色彩鲜明的语言特点。 3.培养阅读新闻的能力,关注时事新闻。 [教学重点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课文学习 (一)理解研读 1..“冲破敌阵”——攻势之利 “横渡长江”——地点和事件结果 3... [设计意图]把握文章内容,准确概括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理解消息主体部分结构安排的匠心所在。 (二)品味鉴赏 1...... 三、课堂总结 本文真实、及时、简要地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战况。全面介绍了三路大军渡江的时间、地点、战线、战况,使人们对震惊中外的渡江战役的概况有所了解。这则消息的标题、导语和主体部分的结构安排颇有讲究,值得我们细心体味。此外,这则消息气势磅礴,语言简明准确,感情色彩鲜明,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拓展延伸: 毛泽东写军事新闻 蓝鸿文 毛泽东生前不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最高统帅,而且是写军事新闻的大手笔。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他和他的战友一道,一面指挥千军万马,同国内外的武装敌人作斗争,一面又配合战局的需要,挥笔写下多篇军事新闻。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30年10月红军攻下吉安,1933年8月他以子任的笔名,写了红军故事《吉安的占领》;抗战胜利前夕,胡宗南部队突然向我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淳经县的爷台山发起进攻,妄图挑动内战,毛泽东用新华社延安的电头,写了消息《爷台山战事扩大》,揭露蒋军;解放战争时期,他写的军事新闻更多了。据《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提供的材料,有军事消息9篇,军事新闻述评2篇,军事讲话2篇,都是以新华社的名义发出的。这些军事新闻,传播了人民解放军节节胜利的喜讯,评述了战局,鼓舞了士气,教育了读者,揭露打击了敌人,在解放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毛泽东写的军事新闻,是毛泽东新闻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特色鲜明,别具一格,在中国新闻作品史上光彩夺目,有着特殊的地位,是我们学习新闻写作的典范。 四、巩固练习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中的“均”,在这里表示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它在这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①这段文字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段话分几层?层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文中“这”,在词类划分中属______(填词性),它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是巧妙地交代这则消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揭示了敌军溃退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何时 何地 何事 何人 何故 如何 (2)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2.(1)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渡江人数之多,声势之浩大 ②横渡长江 概括报道的事实或中心 ③不包括 不可以,因为当时九江还没有解放,这样写语意准确。 ④都 表示战线之长、胜利之大 (2)①写我西路军所遇敌人毫无斗志,抵抗甚为微弱。 ②分两层:第一句为第一层,写敌人纷纷溃退,毫无斗志;后两句为第二层,写敌人溃退毫无斗志的原因。 ③代词 敌军纷纷溃退,毫无斗志 ④背景 原因之一 [板书设计]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中路军 安庆——芜湖 30万 首战告捷(略写) 主体: 西路军 九江——安庆 35万的2/3 锐不可当(详写) 东路军 南京——江阴 35万的大部分 英勇突破(最详) 1 (战况)

文档评论(0)

lizhencai092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00124015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