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虫和抗除草剂-生物探索.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抗虫和抗除草剂-生物探索

抗病基因工程    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已成功地人工合成和改造了来自天蚕蛾的抗菌肽基因,并导入马铃薯,获得抗病性提高I-Ⅲ级的抗青枯病的转基因株系,农业部批准在四川省进行环境释放。 抗菌肽基因已经供给国内10多家研究单位,进行抗水稻白叶枯病、马铃薯软腐病、花生和番茄的青枯病、大白菜软腐病、柑桔细菌性溃疡病、桑树和桉树青枯病、樱桃根肿病等抗细菌病基因工程研究。   抗病毒的基因工程 北大研制成功的抗黄瓜花叶病毒甜椒和番茄分别在云南和福建进入中试或环境释放。 中国农科院油料研究所研制的转基因抗条纹病毒花生 北京农林蔬菜研究中心育成的抗芜菁花叶病毒白菜 新疆农科院生物技术所获得的抗黄瓜花叶病毒甜瓜 分别进入中试 抗环斑病毒(PRSV)的番木瓜 抗黄矮病和黄花叶病毒的小麦 植物抗逆基因工程   我国在抗盐基因工程上已取得了一些进展,先后克隆了脯氨酸合成酶( proA),山菠菜碱脱氢酶(BADH),磷酸甘露醇脱氢酶(mtl)及磷酸山梨醇脱氢酶(gutD)等耐盐相关基因,通过遗传转化获得了耐1%NACL的苜蓿、耐0.8%NACL的草莓及耐2%NACL的烟草,并进入田间试验。 中国科学院遗传所将BADH基因导入水稻,获得的转基因水稻有较高的耐盐性,并能在盐田中结实。 植物品质改良的基因工程    北京大学将编码必需氨基酸的基因转入马铃薯,获得含高必需氨基酸的马铃薯品系。 中国农大成功地将高赖氨酸基因导入玉米,获得的转基因玉米中赖氨酸含量比对照提高 10%。   在控制植物发育的基因工程中,较为成熟的是延迟成熟番茄的研究。华中农业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植物所分别获得了这种转基因番茄,贮存时间可延长 1-2个月。1997年农业部基因工程安全委员会已批准这种耐储存番茄进行商业化生产。 中国农大利用反义基因技术培育的耐储存番茄已进行环境释放。   北京大学成功地将与植物花青素代谢有关的查而酮合酶基因导入花卉植物矮牵牛,转基因矮牵牛的花色呈现自然界没有的变异,提高了花卉的观赏价值。 植物叶绿体基因工程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1996年建立了烟草叶绿体遗传转化体系,并成功地将Bt基因导入烟草叶绿体中,转基因植物杀虫效果显著。将固氮酶基因(nifH和nifM)、抗剂基因(bar基因)和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导入了烟草叶绿体。 植物生物反应器    利用转基因植物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药用蛋白的研究逐渐受到各国的重视。 热点之一是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口服疫苗。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将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基因导入马铃薯和蕃茄,饲喂小鼠试验检测到较高的保护性抗体,浓度足以对人类产生保护作用。 该所还进行了利用叶绿体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药用蛋白的探索,目前已将丙肝病毒(HCV)抗原基因导入衣藻叶绿体。 2003年 6770万公顷 2004年 8100万公顷。 ④外源转基因与其它基因之间可发生互作; ⑤在转基因植株的后代中,筛选基因与非筛选基因是协同分离的。 ⑥外源转基因往往具有多效性和次级效应(pleiotropic and secondary effects),对非编码性状产生明显的影响。 ⑦转基因作物常会发生体细胞变异。 (5)产生新的有害生物 有害生物侵染或取食转基因作物的过程中,所转外源转基因可能插入或整合到有害生物的基因组中,产生新的或危害更为严重的有害生物。 (7)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转基因作物可能会将其外源转基因转移给根际微生物,其根际分泌物和作物残体也可能会影响到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变化,并对土壤肥力产生影响。 十、生物安全研究的热点问题与展望 国外转基因植物研究进展 发展进程 1983年 首批转基因植物(烟草、马铃薯)问世 1986年 首批转基因植物(抗虫和抗除草剂) 进入田间实验 1994年 首例转基因植物产品(耐贮存番茄) 进入市场 1996年后 产业化迅速发展 10年间(1996-2005)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增长近53倍,累计种植面积已达4.746亿公顷(合71.19亿亩),相当于我国耕地面积的3.75倍。 产值效益(市场销售额,美元) 2005: 52.48亿 2004: 46.

文档评论(0)

zhuw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