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度高中语文第四单元19兰亭集序练习粤教版必修2.docVIP

2017_2018学年度高中语文第四单元19兰亭集序练习粤教版必修2.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_2018学年度高中语文第四单元19兰亭集序练习粤教版必修2

19 兰亭集序 在魏晋名流中,有这样一位,他诗文皆工,书法尤擅,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代表作《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后人曾赞言:独特岂止在书道,放浪形骸意气狂。郗氏选婿王家子,慧眼一瞥喜东床!袒胸露背容不动,中有不俗好文章。书功第一尊书圣,后辈从此效王郎!其文其字,其行其事,足以流传万世。 美字体 仰 观 宇 宙 之 大 , 俯 察 品 类 之 盛 。 赏美文 生命的美丽 朱汶娟 生命是个谜,更是个奇迹。 一粒种子,随风飘落于山崖石缝,艰难地发芽生长,最终长成参天大树;一只幼虫,刚刚孵出,一线柔丝把它悬垂到地面,然后它艰难地跋涉寻觅,找到生命的入口,几年后终于能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于绿荫间嘹亮高歌。 生命是短暂的,也是美丽的,我敬佩生命,也崇拜生命,那是一种高贵的美,顽强的美,永恒的美。即便是苦难,也是一种美丽,一种弃绝哀怨之美。月的残缺预示着下一个月满,花的凋谢预示着来年更美的绽放,草木的衰枯孕育着来春更茂的盛荣。 有人说,生命的美丽,永远展现在她的进取之中。就像大树的美丽,是展现在它负势向上高耸入云的蓬勃生机中;像雄鹰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搏击风雨如苍天之魂的翱翔中;像江河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波涛汹涌一泻千里的奔流中。 生命是一首诗,它给了我们清新的早晨和诗意的黄昏,给了我们灿烂的丽日和迷人的雨季,为了这美丽的生命,放弃该放弃的,忘记该忘记的,快乐地度过生命中的每一天。 【课内挖掘】 人在天地间,匆匆数十载。面对短暂的生命,有人为之悲泣,慨叹“人生苦短”;有人为之激昂,于是“只争朝夕”。但时间永在流逝,不为人类所动。不会因为你是帝王将相,你的生命次数就多;也不会因为你是平民百姓,就剥夺你来世间走一遭的权利。 生活于东晋的王羲之,虽有“岂不痛哉”的悲慨,但更多的是对古今“其致一也”的生命体验的追寻。他诗意地栖居,尽情地挥洒,用他的诗文告诉我们:在短暂的一生里,要珍爱生命,更要用“永不放弃的追求”来充实自己的人生,这样的生命才会更加辉煌精彩,更加璀璨多姿!  人生 生命 时间 价值 生与死 快乐和痛苦 精彩运用 如果人生是一盏灯,我们也应该一直让自己亮着,默默地散发光和热,默默地奉献能与量,默默地挥洒汗与血。在人生的旅途中,让我们都亮成一树美丽的风景,照亮自己,温暖他人。让自己一直亮着,人生会因燃烧而绚烂,因付出而幸福,因给予而丰富。 【课外运用】 兰亭随想 陈伯齐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题写《兰亭集序》的兰亭,离绍兴市区约有二三十里。每逢书法盛会,在此“茂林修竹”“清流激湍”的环境之中,人们着晋服,和晋乐,即兴挥毫,泼墨成篇,那情形大概是不亚于“曲阜朝圣”的。 王羲之确也是人们所公认的“书圣”。他的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游龙,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宋代文学家曾巩说:“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这种说法是有根据的。据史料记载,王羲之幼时说话迟钝,人们并不认为他有才能。王羲之7岁时就跟其父学表亲卫夫人之书法,自幼勤学苦练,可谓书苑“七龄童”。但只此而已,也是成不了“书圣”的。王羲之没有满足于“七龄童”的那一点工夫,他后来辞官去职,专工书法,独创一格,方开中国书法之一代新风,此所谓“晚乃善”。 以上是顺便说说的,无须赘述。我倒是由此想到王羲之的“官运”,感到其中颇有些耐人寻味的东西。 据清代吴悔堂老人撰写的《越中杂识》记载:“王羲之,字逸少,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时东土饥荒,羲之辄开仓赈贷。赈役繁重,吴会尤甚,羲之上疏争之,多见从纳。尝遗殷浩,止其北伐;上书谢安,谏其清谈。众皆韪之。后王述为扬州刺史,羲之耻辱其后,谢病归。”这里的王羲之,是作为官吏而不是作为“书圣”被记载着的,包括王羲之从当官到辞官的整个过程,其中也透露了王羲之所以辞官的原委。 我原以为王羲之的辞官,只是为了能有更多的精力专攻书法,看来并不是这么一回事,十有八九倒是因为他的秉性。你看他一会儿“疏”,一会儿“谏”,一会儿“争”,一会儿“止”,尽管是因为民,尽管其所“疏”所“谏”也曾“多见从纳”,但最终为官场所不容。他的“谢病归”,实在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有人说,文章写得好可以做官,字写得好可以做官,研究历史有成就也做得官,我看并不尽然。王羲之仅一篇《兰亭集序》足为千古绝唱,万世楷模,而且官也是做得不错的,但到头来,还是“谢病归”。 由此看来,要想在旧官场上混下去,主要的大概还不在于写文章的才气或安邦济世的能力,而是另有其诀窍,其中之一,就是“圆通”二字,这正是王羲之所缺少的。 常听人说,书生与官场不相容,这或许是有些道理的。但到底什么是书生气,人多不得其解。近日有友人相告曰:书生气者,认真是也。这真是一语中的,使人顿开茅塞。数数历代当官的书生,不改其认真之秉性的,如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