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经济的三次闯关.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经济的三次闯关

中国经济的三次闯关 事实上,闯关从新领导集体上任之处就已经开始。首先,顶住经济连续下台阶的压力,坚持不搞财政刺激,以控制政府债务的过度扩张;其次,顶住出口数据恶化的压力,坚决打击虚假贸易套利,以促进资本向实业渗透;第三,顶住银行流动性紧缩的压力,坚决规范银行理财业务,坚持不盲目放货币,以防止金融风险积累发酵。   这次闯关能否成功,还需要观察。还是那句话,既然是闯关,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气。   翻***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史,不禁对改革者们的智慧和勇气肃然起敬。   改革是什么?其根本是利益的调整。根据帕累托改进原则,最理想的改革应该是在不损害部分人利益的前提下,改善其他人的状况。但现实并没有这么完美,改革让部分人获益的同时,往往也会损害另外一部分既得利益者。更让决策者为难的是,如果改革不小心踩到雷区,随之而来的风险可能会同时让大部分人遭受损失,完全违背改革的初衷。因此,面对改革关口上的阻力与风险,逻辑上的论证通常会显得苍白无力,最终促成改革很大程度上要靠领导者闯关的魄力。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曾经历过两次重大改革闯关。第一次是1980年代末的物价闯关。1984-1988年起,中国曾实行了4年的“价格双轨制”,同一商品被分成计划内和计划外两种,前者按照规定的计划价格出售,后者则按照自由的市场价格出售。由于市场价格通常远高于计划价格,于是产生了靠倒卖计划内商品赚取差价的“倒爷”。到1988年时,这种寻租行为已经非常严重,国务院价格监督检查组形容为“无法无天”。   当时,对形势的判断存在分歧。一方面是因为来自体制内的既得利益者的阻力,另一方面是因为担心物价放开之后的失控风险。在这个重要关口,邓小平发表的“闯关论”发挥了关键作用。他要求全党发挥关公“过五关斩六将”的精神,而且可能比关公还要过更多的“关”,斩更多的“将”。   在邓小平的力推之下,1988年3月,物价闯关正式拉开序幕,主要内容是价格双轨制的并轨,让市场决定价格的变化。但是,价格放开之后,市场也丧失了理性。物价上涨的强烈预期很快引发了全国性的抢购潮。根据当时的报道,“人们像昏了头一样,见东西就买,既抢购保值商品,也抢购基本消费品,连滞销的也不放过,电视机有图像就抱,电风扇能转就买,电冰箱有冷气就要。”很快,物价全面失控。中央迫于压力于1988年9月正式宣布调整思路,工作重点转向“治理整顿”。直到1992年之后,价格才基本全面放开。   第二次是1990年代中后期江朱市场化改革闯关。   1990年代初,南方谈话以后,中国经济已经出现了经济过热的苗头。货币信贷急剧扩张,M1增速从1989年底的-1%一路飙升到1993年中的39%,由此引发了严重的经济过热,年通胀率一度高达12.6%。为了缓解经济过热与经济结构失衡的两大矛盾,中央国务院推进结构性改革、调整利益格局,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是顶着巨大的金融风险,推进金融改革。朱镕基亲自兼任央行行长,大力清理三角债,整顿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史无前例的关停了广国投和海发行等金融机构,开创了金融机构破产的先例,避免了国家兜底的道德风险。   其次是顶着国企内部的巨大压力,推进国企改革。加快推进国企股份制改革,完善国企的现代企业制度,精简国企人员编制。朱镕基曾强硬表态:“国企只要留1/3的人就够了”。   第三是顶着地方政府的压力,推动财税体制改革。通过分税制改革将财税大权集中到中央,缓解了中央的财政紧张局面,理顺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税关系,有利于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也有利于集中财政力量解决重大经济问题。   第四是顶着企业、机关员工的反对声音,推进住房体制改革。由原来的行政手段、福利性质、实物分配制度,转变为按劳分配为主的货币分配制度。职工根据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通过向市场购买或租赁住房解决住房问题,满足住房需求。   这次改革闯关,不仅摆脱了1990年代初经济过热,实现软着陆,而且还成功经受住了亚洲金融危机的考验。   也许现在中央国务院所做的去杠杆、去产能、调结构、促转型会在中国经济史上成为第三次闯关。   金融上去杠杆。近期,中国银行业经历了一场史无前例的“钱荒”。6月20日,作为短期流动性风向标的SHIBOR隔夜拆解利率首次突破10%,达到创纪录的13.4%,盘中一度高达30%,7天回购利率也攀升至历史新高11.2%。这种情况发生,既有季节性因素,新增外汇占款下降因素,也有银监会8号文、外管局20号文的监管因素。从根本上说,这是央行落实中央国务院控风险思路的具体体现。以往市场资金价格飙升时,央行通常会进行逆向对冲,而这次央行却一反常态,不仅没有放水,反而在6月18日和6月20日连续发行20亿元央票回笼流动性,整周仅投放280亿元。面对利率飙升,股市暴跌,央行随后发文稳定市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