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七单元 朱子语类(三则) 课件.ppt.ppt

2015-2016学年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七单元 朱子语类(三则) 课件.ppt.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2016学年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七单元 朱子语类(三则) 课件.ppt

* 朱子语类(三则)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导入   我们经常从报纸互联网上看到政府官员贪污受贿的真实报道。这些高官为什么会纷纷落马呢?究其原因是无法抑制的人欲和贪欲将他们变成了魔鬼。那么古人对人欲又是如何看待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朱子语类》三则,一起来聆听朱老夫子的教诲。 * * * * 儒学大师朱熹 朱熹认真执教 * 朱熹(生于公元1130—卒于公元1202)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诗人、教育家、文学家。汉族,字元晦,后改仲晦,号晦庵。别号紫阳,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侨寓建阳(今属福建)崇安。其父朱松,进士出身,历任著作郎、吏部郎等职,因反对秦桧妥协而出知饶州,未至而卒。此时朱熹14岁,随母定居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五里夫。19岁时,以建阳籍参加乡试、贡试。荣登进士榜。历仕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知南康,提典江西刑狱公事、秘阁修撰等职。后由赵汝愚推荐升任焕章阁侍制、侍讲。庆元三年,韩侂胄擅权,排斥赵汝愚,朱熹也被革职回家,庆元六年病逝。嘉定二年诏赐遗表恩泽,谥曰文,寻赠中大夫,特赠宝谟阁直学士。理宗宝庆三年,赠太师,追封信国公,改徽国公。是程朱学派的主要代表,诗作有《观书有感》《春日》《泛舟》等著名诗作 * * 朱熹简介 * 理学 中国古代哲学名 宋元明清时期的哲学思潮。又称道学。它产生于北宋,盛行于南宋与元、明时代,清中期以后逐渐衰落,但其影响一直延续到近代。广义的理学,泛指以讨论天道性命问题为中心的整个哲学思潮,包括各种不同学派;狭义的理学,专指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以理为最高范畴的学说 ,即程朱理学。理学是北宋以后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理论表现,是中国古代哲学长期发展的结果,特别是批判佛、道哲学的直接产物。 * * 1.本体论问题,即世界的本原问题。天理 是万物的本源 “理”或“天理”视作哲学的最高范畴,认为理无所不在,不生不灭,不仅是世界的本原,也是社会生活的最高准则。 2.在人性论上主张要存天理 灭人欲 人伦道德 卑尊等级 三纲五常都是天理 3.认识论上主张 格物致知 通过探究万物,更好地理解天理,从而达到明德之善的目的 * * * 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 * * 观书有感二首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昨夜江头春水生, 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 * * 白鹿洞书院学规 1、“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教之目”。 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为学之序”。 3、“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的“修身之要”。 4、“权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处事之要”。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接物之要”。 这个“白鹿洞书院”后来成为我国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而其“学规”则成为各书院的楷模,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 * * 南宋四大书院 1、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 2、湖南长沙岳麓书院 3、河南登封嵩阳书院(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 4、河南商丘应天书院 * * * 日月两轮天地眼; 诗书万卷圣贤心。 ——朱熹题江西省九江庐山白鹿洞书院 地位清高,日月每从肩上过; 门庭开豁,江山常在掌中看。 ——朱熹撰广东省汕头市濠江区达濠青云岩青云禅寺大殿联 鸟识玄机,衔得春来花上弄; 鱼穿地脉,抱将月向水边吞。 ——朱熹题福建省漳州芝山开元寺 东墙倒,西墙倒,窥见室家之好; 前巷深,后巷深,不闻车马之音。 ——朱熹题福建省漳州故居 * * * * * 朱熹 《朱子语录》 读书须读到不忍舍处,方是见得真味。若读之数过,略晓其义即厌之,欲别求书看,则是於此一卷书犹未得趣也。盖人心之灵,天理所在,用之则愈明。只提醒精神,终日著意,看得多少文字!穷得多少义理!徒为懒倦,则精神自是愦愦,只恁昏塞不通,可惜! 读书应该读到不忍释手之时,才能领略到书中真意.如果只是粗读几遍,大概了解书中大义就感到满足,然后就去找其它书来看,那么,就是连看过的这一卷书,其实也没有真正明白其中含义.人心是天理所在,勤于用心才会明白事理.如果让头脑清醒.整日用心,那么,会看多少书,理解多少义理.如果懒惰,那么精神就会混乱不清,只是如此昏昏沉沉,不通道理,太可惜了. * * * 第一则 分析:讲读书的方法。 1、他主张将精读。熟读精思。 2、读书的目的是领会其中真味。理解书中深刻的义理。 3、理是儒家的最高的道德规范,穷天理是提高精神境界。 * *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rove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