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毒人员心瘾戒治初探.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戒毒人员心瘾戒治初探

戒毒管理 JUSTICE OF CHINA 戒毒人员“心瘾”戒治初探 北京市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 吸毒成瘾是一个全球性的、严重的社会问题,毒 戒断者在身体脱毒后,内心却仍然存在对毒品积极取 品不仅危害着人类的身心健康,也同样危害着经济发 向的内隐态度,这进一步说明了“心瘾”这种对待毒 展和社会稳定。早在 90 年代的统计中,我国的戒毒 品的内隐态度是可能导致其复吸的一种重要因素。 工作中早期脱毒率就已近 100%,但到目前为止摆在 这种对于毒品的内隐态度,其最大的特点是无意 戒毒工作者面前最严峻的任务仍然是居高不下的复吸 识、潜在性。也就是说强戒人员对于毒品的心理依赖, 率。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结果认为身体、心理、社会因 不是简单地凭借其口述、笔述中表示出的对于毒品的 素是导致复吸的主要原因,并且进一步地研究发现, 态度所能表现出来的,甚至在运用直接测量所得到的 在复吸的影响因素中,以心理及社会因素为主。强 态度可能都不是被试者的真正想法。其原因有其出于 制隔离戒毒所作为如何预防复吸这一难题的主要面对 社会赞许性、自身防卫性等装好的可以意识到的原因, 者,是对吸毒成瘾人群进行“心瘾”戒治的主战场。 也有其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内隐态度。态度预测行为 戒除强戒人员的“心瘾”需要从吸毒者本人的戒毒意 的理论认为,态度的不同类型预测不同种类的行为。 愿、心理依赖的程度、环境的条件性反射和在生活事 Lapiere 的态度与行为关系模型把行为分为自发性行 件中负性情绪等方面同时着手,不断做出尝试。 为和计划行为 2 种③ 。自发性行为是态度迅速通过人 们大脑并且中介变量起的作用较小时的行为 ;计划行 一、“心瘾”的含义及特点 为是指通过内心思考计划之后的行为。态度预测自发 “心瘾”可归纳总结为 :在遇到能够引发某种情 行为更具有一致性。戒断者的复吸行为更近似于自发 绪的情境下,很难受到控制的一种用于逃避现实的自 行为,而非计划行为,是被对于毒品积极的内隐态度 动化反应,它根植于吸毒者的主观意识之中,是将吸 自动激发并随时存在的 ;保持操守是计划行为,需要 毒者推进“吸毒—戒毒—复吸—复戒”的恶性循环中 人有意识地付出努力,并需要意志品质的行为。根据 的一只手。 “态度预测自发行为更具有一致性”的研究结果可以 从心理学研究的角度看“心瘾”,即一种心理依 推测,戒断者对于毒品积极的内隐态度可以较为准确 赖,其操作性定义认为,是一种对待毒品的内隐态 地预测其复吸行为,也就是说复吸行为的发生是已经 度,是吸毒者无意识的、潜在长期吸毒行为所衍变的 被预料到的,保持操守则是一个需要不断面临挫折的 心理偏好① 。这样的定义源于 1995 年,美国心理学家 艰难过程。 Greenwald 和 Banaji 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内隐 外显态度可以通过其演绎推理、对错判断的变化 社会认知,进而提出了一种关于态度的新概念——内 来改变。戒断者的外显态度很可能受到戒毒教育、身 隐态度。Greenwald 和 Banaji 认为内隐态度是个体无法 体脱毒后恢复了理智和思考判断能力等因素的影响而 内省识别,或者无法精确识别的过去经验的痕迹,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aoxiao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