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教案课件(定稿).ppt

  1. 1、本文档共49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教育史教案课件(定稿)

卷头语 感觉历史,就好像感觉那遥远的星空,神秘而令人神往, 人类宝藏就在其中蕴藏, 研究历史,不是在故纸堆中翻翻捡捡, 就像是推开一扇尘封的大门, 人类的文明就在其中荧荧闪光。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 数学使人周密,哲理使人深刻 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使人 善辩。” ——培根 4、教育对象的特点:职工教育学、农民教育学、青年教育学、妇女教育学、特殊教育学 5、教育职能:教育管理学、教育行政学、教育督导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教育技术学、教育心理学 6、教育内容:教学论、课程论、学习论、德育论、各科教学法、美育论 三、教育史的性质 1、教育史是教育的发展历程,即关于教育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 2、教育史是一门研究教育发展历程的学科 交叉学科:教育学、历史学 记载教育发展的历程 总结教育发展的经验教训 发现和揭示教育发展的规律 为教育理论发展提供历史素材 为教育实践发展提供历史借鉴 对未来教育发展做出某种预测 3、教育史是一门课程(专业基础课程) 四、教育史的研究对象 整体上看:教育制度、教育思想 具体而言:教育制度、教育事件、教育实 践、教育人物、教育论著、教育理论、教育思潮等。 五、教育史的功能和价值 1、展现性功能(史实性价值) 描述和再现教育历史的过程及其发展状况,还原漫长的教育发展历史,了解和把握教育历史的本来面貌 方法:考据(考证)、注疏、训诂(用通俗的语言解释古书中的词句)、校勘、考古等 2、思辨性功能(学术性价值) 寻求教育历史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发现教育历史现象与史实之间的内在联系,对教育历史发展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方法:分析、归纳、综合等 3、应用性功能(实践性价值) 发挥教育史学对当代教育改革实践的借鉴与指导作用,为教育改革提供历史借鉴及成败经验 方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4、人文性功能(内在精神价值) 发挥教育史学的育人作用,在漫长的教育发展历程中,涌现出许多杰出的教育家,他们的教育理念、教育精神、教师风范和高尚人格等,经过历代教师传承已积淀成一种优秀的教育传统和教育品质。 方法:情感陶冶、道德熏陶、心灵净化等 按中国历史的发展阶段,可划分为中国古代教育史、近代教育史、现代教育史和当代教育史。 古代部分从原始氏族公社时期到清朝中叶为止;近代部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前夕;现代部分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前为止。新中国成立后为当代教育史部分。 九、学习中国教育史的方法 “六k-w”学习法: know-what know-why know-who Know-how know-when know-where “六结合”学习法: 1、古今结合(历史与现实联系) 2、史论结合(历史与逻辑、考证与思辨) 3、中外结合(中外异同比较) 4、史实结合(历史与实践联系) 5、继承与创新结合 6、理论与实践结合 阅读书目: 1、李国均、王炳照主编:《中国教育制度通史》(8卷),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王炳照、阎国华主编:《中国教育思想通史》(8卷),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3、张瑞璠主编:《中国教育哲学史》(4卷),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下图是人类之母露西的骨骼(320万年前,埃塞俄比亚出土) 陶文 金文 总之,到殷商时教育逐步发展,出现了教育史料(典籍)、教育手段(文字)、教育阶段(大学、小学)、教育内容(“六艺”)。 “坐而论道” 墨子 老子 孔子 一、论教育作用 二、论教育对象 三、论教育目的 四、论教育内容 五、论教学方法 六、论道德教育 七、论为师之道 八、简评 《诗经》名句欣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经·国风·王风·黍离》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国风·王风·采葛》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昔我往矣,杨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