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行政诉讼之前置程序
第二章
35
行政訴訟之前置程序
第二章
行政訴訟之前置程序
第一節 概 說
壹、前 言
在公法上爭議中,有關人民因為行政機關行使公權力,作成行政處
分,認為其處分違法,致損害其權利或法律上利益者,得提起請求撤銷行
政處分之行政訴訟(所謂撤銷訴訟),請求權利救濟。又對於人民請求行
政機關作成行政處分,而行政機關加以拒絕或怠於作成行政處分時,也可
以依法提起請求作成所申請內容行政處分之行政訴訟(所謂課予義務之訴
訟),以實現其公法上權利。上述二種行政訴訟,於起訴之前,均應經訴
願等先行程序,亦即應先經過法院外的行政救濟程序,否則不得提起。
貳、行政訴訟之先行程序及其必要性
一、行政訴訟之先行程序
提起行政訴訟依法應先經過行政上處理程序或行政上聲明不服之程
序,概有下述類型:
先經訴願程序──撤銷訴訟以及課予義務之訴訟
行政處分的撤銷訴訟以及課予義務之訴訟,原則上都必須先經過訴願
程序,才能提起。行政訴訟法第4條第1項即規定:「人民因中央或地方機
關之違法行政處分,認為損害其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經依訴願法提起訴
願而不服其決定,或提起訴願逾三個月不為決定,或延長訴願決定期間逾
行政訴訟法
36
二個月不為決定者,得向高等行政法院提起撤銷訴訟。」同法第5條也規
定:「人民因中央或地方機關對其依法申請之案件,於法令所定期間內應
作為而不作為,認為其權利或法律上利益受損害者,經依訴願程序後,得
向高等行政法院提起請求該機關應為行政處分或應為特定內容之行政處分
之訴訟。人民因中央或地方機關對其依法申請之案件,予以駁回,認為其
權利或法律上利益受違法損害者,經依訴願程序後,得向高等行政法院提
起請求該機關應為行政處分或應為特定內容之行政處分之訴訟。」即強行
規定採取訴願前置主義。
先經申請復查(或聲明異議)程序及訴願程序──撤銷訴訟
基於大量反覆案件及專業性之考量,依據個別的行政法規,也有特別
規定在不服行政處分時,應先向原處分機關申請復查1或聲明異議程序2
後,始得依序提起訴願及行政訴訟。因此,其行政訴訟之先行程序,即包
括申請復查(或聲明異議)程序及訴願程序。
最高行政法院98年6月份第1次庭長法官聯席會議決議:「土地權利關
係人對於徵收補償價額不服時,依土地徵收條例第22條第 1項、第2項規
定,必須於公告期間內提出異議,並經復議程序,始得提起行政救濟,該
異議、復議程序自屬土地權利關係人對於徵收補償價額不服時,提起行政
救濟前之必要先行程序。惟為符合憲法保障人民訴願與行政訴訟權利之意
旨,儘量避免使多層次先行程序構成人民行使其救濟權利之程序障礙,故
土地權利關係人對徵收補償價額不服而已依法提起訴願者,應視為依法提
出異議,由受理異議機關查處之。至被徵收土地權利關係人對於徵收補償
價額依法以書面敘明不服查處之事實及理由,送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
關者,即係依法申請該管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裁量決定提請地價評
1
例如稅捐稽徵法第 35條第 1項即規定納稅義務人對於核定稅捐之處分如有不服,應依規定
格式,敘明理由,連同證明文件,依規定申請復查。同法第 38條第 1項規定:「納稅義務
人對稅捐稽徵機關之復查決定如有不服,得依法提起訴願及行政訴訟。」
2
例如貿易法第 32條規定,依第 27條之 1 、第27條之 2第 1項或第 28條至第 30條規定受經濟部
國際貿易局處分者,得向經濟部國際貿易局聲明異議,要求重審,經濟部國際貿易局應於
收到異議書之次日起20日內決定之。對前項異議重審結果不服者,得依法提起訴願及行政
訴訟。
第二章
37
行政訴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