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未来之展望2009年高级研讨班-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DOC

生态学未来之展望2009年高级研讨班-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态学未来之展望2009年高级研讨班-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

生态学未来之展望2009年高级研讨班 主题:生态学未来之展望:挑战、对策、战略 (Ecological Vision:Challenge, Response and Strategy) 生态学未来之展望高级研讨班是值中华海外生态学者协会成立二十周年之际,集海外生态学者为国服务、促进祖国生态学研究和可持续发展的一次盛会。研讨班主讲人多为协会的主席和资深会员。他们的讲授内容涵盖生态学发展的前沿及许多对中国科学发展极前瞻性的思考;具体包括从全球变化到景观动态,从模型模拟到同位素技术,从海洋生态系统到森林生态系统,从生态学理论到生态系统管理和决策,从应用生态学到交叉综合大科学的研究成果和展望。 一、时间 2009年7月15-17日(7月14日报到) 二、地点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72号) 三、主办机构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中华海外生态学者协会 四、参加人数与范围 参加人数:约120-200人。 范围:在大学和科研机构从事生态学研究的科研人员、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拟参加人员需通过填写注册申请表报名(见附件1),主办机构将对报名人员进行资格审查,并在6月20日前通知参加人员。 五、注册费 注册费500元。注册费包括听课、资料、午餐等费用。主办单位将开具注册费发票。除午餐外,请与会人员自行安排食宿与交通,费用自理。 六、报名注册时间 2009年4月1日~5月30日 七、协调人: 韩兴国 博士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地址: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72号 邮编:110016 电话:02488087801 Email:hanxg@ 伍业钢 博士 美国生态工程公司 传真:001-815-301-555 电话:001-561-313-2400 E-mail: ywu_mail@ 八、联系人 刘哲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地址: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72号 邮编:110016 电话:024传真:024Email:liuzhe@ 九、各讲题目与主讲人简介 第一讲:应用生态学未来的发展 主讲人:韩兴国 博士(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韩兴国博士为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兼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站长,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评审组成员,《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学丛书》生物学科编委,《植物学研究进展》系列丛书编委,《生物多样性》杂志主编,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杂志主编,日本SCI刊物《EcologicaI Research》的咨询编委,《植物生态学报》、《生态学报》、《应用生态学报》、《生态学杂志》、《武汉植物研究》、《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等国内学术刊物的编委或常务编委。韩兴国博士1989年于美国乔治亚大学生态研究所获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生态系统生态学、保护生态学、生物地球化学、全球变化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承担国家基金重点项目“草原生态系统中生源要素的计量化学关系及其耦合机理”、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浑善达克沙地与京北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实验示范研究”、国家973项目“北方草地与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维持与适应性管理的科学基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内蒙古典型草原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的控制实验研究”等。 第二讲:交叉综合大科学与生态学未来 主讲人:陈吉泉 教授(美国托莱多大学) 陈吉泉教授1991年获美国华盛顿大学博士学位,现任美国托莱多大学景观生态学系、地学系、生态及环境科学系教授。主要从事森林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全球变化生物学、生态系统碳平衡方面的研究。1993 年至2001 年曾在密执根理工大学执教,随后成为在美国托莱多大学环境科学系教授。1999 年至2000 年曾是美国哈佛大学Bullard 学会荣誉研究员。他共发表学术论文140 余篇,并有6部论著,主持60余项科研项目。陈吉泉博士致力于生态系统和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包括林沿效应、林冠三维结构、生态系统碳和水分循环、能量平衡、河岸植被生态学研究及管理。其研究成果在生态学、森林管理和微气候科学领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陈吉泉教授主要讲授景观生态学、保护生物学、森林生态学、生物物种学、森林及微气候学等课程,已培养20多名博士、硕士研究生。陈吉泉博士1996 年发起成立美国生态学会亚洲生态学分会,并任首届主席,他目前是国际林联景观生态学工作委员会的共同主席。中美碳研究协会的首席科学家,复旦大学当代生态学讲座系列的首席教授,也是《森林科学》、《 农业和森林气象》、《 植物生态学》等杂志的副主编。2004 年获美国“SigmaXi/Dion D.Raftopoulos 研究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