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狮子林文档
狮子林 资料来源: 【1】、 刘敦桢,苏州古典园林【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9年10月第一版 ·调研对象相关资料——狮子林 资料来源: 1、新浪爱问 2、百度百科 3、/note/189567413/ 4、/content/2006-06/08/content_1289604.htm 狮子林原为菩提正宗寺的后花园。元朝至正元年,高僧天如禅师来到苏州讲经,受弟子拥戴。翌年,弟子们买地置屋为禅师建造禅林。园始建于元代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初名“狮子林寺”,后易名“菩提正宗寺”、“圣恩寺”。 因园内“林有竹万,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又因天如禅师得法于浙江天目山狮子岩,为纪念佛徒衣钵、师承关系,取佛经中狮子座之意,故名“师子林”、“狮子林”。 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城区东北角的园林路23号,平面呈东西稍宽的长方形,占地1.1公顷,开放面积0.88公顷 。 1982年被定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 ·调研对象相关资料——狮子林 资料来源: 1、薄尧,浅谈苏州狮子林的兴衰变迁,同济大学。 2、/Company.asp?ComID=2 元代至正二年 (公元1342年) 元末明初 明万历17年 清乾隆年间 民国时期 狮子林原址本是宋代官员的花园旧址,占地约十亩,屋不过二十间,竹林茂密,并遗有大批太湖石。据记载,出于禅宗的传统,林内不设佛殿,唯建禅窝、卧云室、立雪堂,又在宋代遗留的梅树、柏树旁分别建了问梅阁(客舍)与指柏轩(僧堂),共十二景。 元末明初,江南著名文人纷纷在此题诗作画,其中倪瓒的《狮子林图》描绘记录了园内全景。不久以后,禅林荒废。 而清乾隆年间,园归黄氏所有,成为私家园林。黄氏不但精修府第,重整庭院,而且因其内有五棵参天古松而建五松园。从《南巡盛典图》中也确可看出有巨松五棵,三棵在中部假山间,两棵在东部。但五棵古松今已无存。自此寺园分开,园门朝向潘儒巷。 明万历十七年,江盈科重建旧景,但对原来的空间布局有较大改动,在元代狮子林之南创建山门、大殿与经阁,原来湖石林立之区为后花园。 到民国时期,贝式家族循故址、复旧观,并在园旁建贝氏家祠,将大门改在园东,周筑高墙,园三面环以长廊。增建燕誉堂、小方厅、九狮峰、湖心亭、九曲桥、石舫、荷花厅、见山楼、牛吃蟹等景点。今天的狮子林园貌,基本是贝氏重修后的格局。 * ·调研对象相关资料——狮子林 资料来源: 1、薄尧,浅谈苏州狮子林的兴衰变迁,同济大学。 2、/Company.asp?ComID=2 3、刘敦桢,苏州古典园林【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9年10月第一版。 元代至正二年 (公元1342年) 元末明初 明万历17年 清乾隆年间 民国时期 * ·调研对象相关资料——狮子林 资料来源: 【1】、/Company.asp?ComID=2 1953年,贝氏孙子贝焕章及其它贝氏后人,将狮子林、祠堂、义庄房产、族校,悉数上交给政府。1954年2月,经稍加整修后,狮子林与祠堂一部分向公众开放。现第一进改为大厅,后两进现为民俗博物馆。 * ·调研对象相关资料——狮子林 资料来源: 【1】、 刘敦桢,苏州古典园林【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9年10月第一版 剖面图 * ·调研对象相关资料——狮子林 资料来源: 【1】、/jddh.asp 鸟瞰图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