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缪希雍文档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缪希雍 ---外感及杂病治疗经验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一、生平与著作 缪希雍,字仲淳,号慕台,明代江苏常熟人,生活于公元1546-1627年(明嘉靖31年至天启7年)。缪氏家境清贫,少时多病,曾随高僧紫柏老人学佛习儒,后从师于当时无锡的名医司马铭鞠,学识大进。 缪氏临证体验丰富,搜集秘方甚多,中年后游历四方,寻师访友,切磋学问,与王肯堂、汤显祖等交往密切。明末时期,政治腐败,一些仕人常于无锡东林书院利用讲学议论朝政,人称东林党。其父尚志、兄昌期因东林党祸毙于牢狱,缪氏亦受牵连而辗转逃避,迁居金坛。 *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四卷,为好友编辑其常用方剂和部分治验,后其作增补。一至三卷记载临证心得、验案效方,著名的“吐血三要法”即在其中。卷四“炮炙大法”按《雷公炮炙论》加以增删,论述炮炙及成药。 《神农本草经疏》三十卷,载药物490种,主要为《本草经》和《名医别录》的药物主治进行详细注疏,其中有医论数十篇,卷三以下各部药物及有关方药,最后为补遗药品。 《本草单方》十九卷,药方多采录于其他书籍。世传《医学心传》四卷,内容除缪氏学说外,还杂有不少后人笔墨,虽为伪托之书,但尚有一定参考价值。 *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二、学术贡献 1、本草学成就 缪氏精研本草三十余年,对前人本草学说继承阐发,纠误创新,其著作为继《本草纲目》又一名著。 (1)注疏以致实用 缪氏对《本经》和《别录》的药物功效主治详细注疏,相互参照语义,朴实详尽,使读者能执简驭繁,便于掌握和临床运用。 *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2)主治参互 为了详尽论述药物主治功用,缪氏设立了 “主治参互”,阐述药物的临床配伍运用。如菊花,其就有下列配伍: 配地黄、黄柏、枸杞、白蒺藜、五味子、山萸肉、当归、羚羊角等——治疗肝肾两虚之目痛; 配黄连、玄参、生地黄、川芎、羌活、荆芥、柴胡、连翘、桔梗、决明、甘草等——治疗风热头痛; 配川芎、细辛、藁本、当归、生地黄、麦冬、白芍、甘草等——治疗血虚头痛; 配地丁、益母草、银花、半支莲、贝母、连翘、生地黄、白芷、白芨、苍耳、夏枯草等——治疗疔疮。 *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2、外感热病研究 (1)伤寒时地议 缪氏认为外感热病是 “关乎生死之大病 ”,对其十分重视。但认为自从《伤寒论》以来历时千年,时气变异,方土有殊,古今人体禀赋亦不相同。因此对仲景虽“其意可师,其法不可改”,而 “其药有时而可改”。他在《经疏》中提出 “伤寒古今时地不同因之六经治法宜异” 的观点,即《广笔记》中的 “ 伤寒时地议并六经治法”,从时地人三方面论述了伤寒、热病不同治疗方法,使得其在外感热病方面有所创见。 *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2)邪入口鼻,证多阳明 缪氏以脏象学说为依据,从口鼻与阳明胃腑的关系,探讨了伤寒、温疫的病机特点,为后世温病学的发展创新,作出了贡献。 “ 伤寒温疫,三阳证中往往多带阳明者,以手阳明经属大肠,与肺为表里,同开窍于鼻;足阳明经属胃,与脾为表里,同开窍于口。凡邪气之人,必从口鼻,故兼阳明证者居多。” *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三、治疗经验 1、外感最重阳明,清热护胃存津 缪氏在胃、肺与上窍关系及“外感之邪必从口鼻”的辨证思想指导下,充分重视阳明证候的辨证论治。在经腑两证又独重前者。在辨证上注重邪热伤津,在用药上强调散逐热邪,清泄阳明,护养脾胃,保存津液,临床多用白虎汤和竹叶石膏汤加减。 *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缪氏善用石膏,认为其“辛能解肌,甘能缓热,大寒而辛则能除大热,”“又为发斑、发疹之要品,起死回生,功同金液”,在临床大量使用。 *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2、调理脾胃,善补脾阴 缪氏把脾胃比喻为饷道,提出“论治阳明诸虚病皆当以保护胃气为先”。在治疗原则上,总结出四大禁忌:益阴宜忌苦寒;益阳宜防泄气;祛风勿过燥散;清暑毋轻下气。临床上其治疗多用甘平柔润之剂,他把人参、茯苓、山药、扁豆、苡仁、芡实、莲肉等作为 “补脾胃上药”,创制了不少名方。 *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脾胃分治—— 胃虚宜益气,以甘平、甘淡、甘酸之味,如人参、茯苓、山药、扁豆、石斛等;脾虚宜温养,以甘温佐以辛香、酸平之味,如人参、白术、大枣、黄芪、砂仁、蔻仁、酸枣仁、藿香、木瓜等。 *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胃阴虚 病机——热病伤津 症状——消谷善饥,纳食不佳,口渴欲饮,胃胀满,呕恶,嗳气吞酸,舌光红而干,脉虚数。 治则——清热生津 选药——石斛、沙参、麦冬、葛根、生地、花粉、乌梅、芦根、梨汁、藕汁、冰糖(沙参麦冬汤、益胃汤) * 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