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5 .以成药性状命名 如云南白药(白色粉末)、紫雪丹(形如霜雪而色紫) 、小金丹(原用金箔包衣) 、一捻金(金黄色粉末)、桃花散(粉红色粉末)等。 6.以服用剂量命名 如十滴水、九分散、七厘散、五粒回春丹等,都是指一次服用的常用剂量,并提醒用药者注意用量,多为毒剧药。 7.以所治病名命名 为方便临床使用及患者选择,大量新研制的中成药多直接采用所治病名命名。如鼻炎康(治疗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便秘通(治虚性便秘,尤其是脾虚和脾肾两虚型便秘)、肾炎舒片(用于治疗脾肾阳虚型肾炎引起的水肿、腰痛、头晕、乏力等症)、感冒灵冲剂(用于感冒引起的头痛发热鼻塞、流涕、咽痛等症)、乙肝益气解郁冲剂(用于乙型肝炎) 、通心络胶囊(用于中医络病)等。 8.以中医术语命名 此类命名充分体现了辨证施治的中医药特色。如百合固金丸,肺在五行中属金,百合固金丸功效实为滋阴清热、润肺止咳。又如导赤丹,赤在五行中与心对应,此丹能引导心火从小便而去,故名。其他如补中益气口服液、泻白丸、养血归脾丸、金水宝等皆属此类。 9.按成药产地或成药中主药产地或生产企业命名. 如云南白药、孔府胃炎宁、沈阳红药贴膏剂、地奥心血康胶囊等均属此类命名。 10.按成方的创制人命名 如史国公药酒,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命名,是用来纪念传说中的史国公及冯了性创制出疗效独特的药酒,本书收载的华佗再造丸也属此类命名。 11.以成药主要有效成分命名: 近几年,随着中药制剂学的发展,从中药材中提取一种或几种有效成分,通过适当的工艺制成的成药不断出现,相应地产生了此类命名方法,如本书收载的绞股蓝总苷胶囊、绞股苷甙片即属此类命名。 举例: 大黄清胃丸:处方组成(主药)+功效+剂型 二陈丸:处方组成+剂型 上清丸:功效+剂型 九味羌活丸:处方药味数+主药+剂型 抗病毒颗粒:功效+剂型 金匮肾气丸:处方来源+中医名词术语+剂型 左金丸:中医名词术语+剂型 鼻炎片:所治疾病病名+剂型 千柏鼻炎片:处方组成(主药)+病名+剂型 白花油:成药性状+剂型 中成药商品学 总 论 学习中成药学的目的:学会常见疾病的问病给药(如感冒、咳嗽、便秘等) 需要达到的基本技能: 1.熟悉市面上常用的中成药的品种,分类,主要功效及相应的临床应用。 2.能通过病人的典型症状辨别病人的疾病。 3.注意:中成药的非处药一般适用于一些症状轻、易辨识的简单疾病,对于复杂的不明原因的疑难杂症一般不适应单纯选用中成药,需要有经验的临床医师为其诊治。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概述 一、中 药 中药材 中药饮片 中成药 二、中成药和中成药学的含义 所谓中成药,指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生产和应用,可直接在市场上购销的具有一定的质量规格的中药制剂成品。 研究中成药相关课题的这门学科则为中成药学,它是中医药学的主要组成部分 性质稳定 疗效确切 毒副作用相对较小 并且服用、携带、贮藏保管比较方便。 二、中成药的特点 1.先秦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成药的初步形成阶段。 《黄帝内经》我国现有的第一部医学经典著作。当时的中成药包括丸、散、膏、丹、酒多种剂型。 三、中成药的发展简史 2.两汉时期 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公元 150-219年)撰写《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如理中丸、肾气丸、鳖甲煎丸、乌梅丸、麻子仁丸等,因其疗效确切,至今仍沿用。 3.魏晋南北朝时期晋代葛洪(公元 261-341年)所著的《肘后备急方》 ,收藏有方剂101首,其中成药过半,在配方、制法上又有新的发展,并首先使用“成药”这一术语。 4.隋唐时期 唐代药王孙思邈(公元 581-682年)所著《千金方》及《千金翼方》分别收载有成方5300首和2000首,其中著名的有磁朱丸、紫雪丹、定志丸等。剂型有丸、散、膏、丹、灸剂等。 宋金元时期 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制药规范(成药药典)。收载中成药788种,如清心开窍的至宝丹、疏肝解郁的逍遥散、解表和中的霍香正气散等,至今仍在应用。 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中,载方 114首,成药占 80%-85%,这是因为儿科用药汤剂不如成药方便的缘故。 钱氏还将《金匮要略》中肾气丸去肉桂、附子改为六味地黄丸。 明清时期 明清时代医著颇多 明代《普济方》,收载药方61739首,其中许多是成方,并按《圣惠方》的格式对外用的膏药、丹药及药酒列专篇介绍。 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虽以药物为主,也很重视方剂,附方 10000余首,剂型近40种。 王肯堂所著《证治准绳》,收载成方2000余首,其中二至丸、水陆二仙丹等沿用至今。 陈实功所著《外科正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