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微信和支付宝教你玩转平台.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战:从微信和支付宝教你玩转平台 论文类别:计算机?-?网络营销 上传时间:2014/2/10?16:05:00 论文作者:未知 ?   一个“红包”秒杀马云   虽然腾讯的微信“红包”并没有人们起初预计的那么火爆,但依然阻挡不了对其未来的无限想象。“红包”借助微信这个在中国几乎独大的移动社交软件,把一直以来在移动端都没有太大起色的阿里推入了相当难堪的境地。   事实上,关于社交平台,长久以来最大的争议就是“闭环”问题,无法闭环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用户黏度的问题。Facebook面临这个问题,各种移动社交应用也面临这个问题。马云之所以在“来往”推出时亲自造势,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他认为在迁徙成本为零的情况下,用户是可以从微信转入来往的。   我们认为,一个真正的平台级产品大体上会遵循一条基本的发展路径:平台框架—杀手级功能—平台级产品。我们将此称为“平台的逻辑”。   顾名思义,平台框架是圈人的,杀手级功能是黏人的,平台级产品是“玩人”的。所谓平台,无非是一个自循环的生态系统。比如亚马逊,只有“一键下单”这个杀手级功能出现之后,我们才可以称其为平台。因为它直接决定了用户的购书体验,从而为Kindle的推出铺平了道路。换句话说,用户和书商在Kindle这个平台上想真正无缝对接起来,就必须要有“一键下单”这个功能。   微信在“红包”出现之前,还不能算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平台,而更像是我们所说的平台框架。大家都知道聊天就是生产力,可是怎么生产并没能搞得很清楚。“红包”的推出无疑有两大优势:游戏化和交易便捷化。我可以不知道你的银行卡号,仅用对话框就能完成转账功能,把传统型交易的步骤大大压缩。而和支付宝相比,又可以不必以商品为中介,就迅速转账或者支付,无疑又扩大了在线支付的想象空间。   我们认为,“红包”的作用不仅在圈更多用户上,而是如果这真是一项杀手级功能的话,一款颠覆性的平台级产品就会离我们不远了。这款产品不是微信,但肯定脱胎于微信。   现在来看,马云为“来往”站台时的热情显得格外虚无。可以说,一个“红包”就秒杀了马云。   平台的缘起 ??? 眼下,无论互联网产业,还是其他产业,都进入了一个言必称“平台”的商业语境,尤其是当平台和“商业模式”、“公司战略”联系在一起的时候。笔者想在这里首先纠正这两大认识误区,平台既不是“商业模式”,也不是“公司战略”,而是一种天然属性。这种天然属性客观存在,但是能否展现出来,却和主体的意愿、能力、外界的环境有很大关系,也即,企业需不需要做平台、有没有能力做平台和做平台的时机。   在很多年前,《经济学人》出版过一本名为《管理思想》的书。其实,这本书更像是管理词典,里面囊括了半个多世纪以来的管理名词,但当时却并没有“平台”这个词。也许“平台”是一个太没有必要专门提及的概念了,因为它在人类商业文明发轫之时就已经作为一种特有的属性存在。甚至有的学者认为,“平台”就是“市场”的具象化。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本质是社会动物。通过情感互动、商品交易、社会交往,人们得以彼此生活在一起。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切源于价值的交换。人的交往注定会因为多向互动,而成为一个关系的集合体。   如果我们认为,当商业活动或者管理的本质落脚点在于“人”的时候,就不难理解为何“平台”就是企业的天然属性了。   斯隆商学院的施马兰西教授(Richard?L.?Schmalensee)并没有直接使用“平台”这个词,而是使用了一个化学术语——触媒。这是催化剂的同义词,意为催化其他物品之间发生化学反应。这是一个很巧妙的比喻,一方面恰如其分地表达出了“平台”的根本特征,一方面在根子上驳斥了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模型。   就像斯坦福大学的谢德荪教授(Edison?Tse)认为的那样,波特的理论是“流”理论,“平台”的理论是“源”理论。我们可以进一步认为,“流”理论从本质上来说是遵从了牛顿经典力学的范式,——世界是静态的,线性的。显然,这种范式早已经不再适用于用生物信息逻辑表述的当下时代了。   施马兰西认为,企业作为一种经济触媒需要具备如下条件:   有两组或者更多顾客群体;顾客群体在某种程度上相互需要;这些顾客群体无法依靠自身力量获取他们之间相互吸引的价值;顾客群体依赖某种触媒来推动他们之间的价值创造。   抽离出来可以用一句话来表述,价值的产生在于用户之间的互动,这也是企业存在的意义。   无疑,企业在这里扮演的更像是社区搭建者的角色,这个社区的宗旨就是为用户提出价值主张,并设定管理的规则和标准,同时提供信息服务。从最古老的集市到现在的淘宝、eBay,无一不是这样。   平台的两大类型   无论是“源创新”也好,触媒也罢,相比较以线性思维为主的牛顿力学时代,平台最本质的特点在于是否从根本上是开放的生命体。   用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

文档评论(0)

103015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