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分析:互联网O2O+中华文化,将改变什么
论文类别:计算机?-?互联网研究上传时间:2015/4/11?13:57:00论文作者:未知
?
(中讯)迅速发展的互联网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改变是巨大的,而作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如今,互联网经济的体现也已经非常明显。在文化行业中,很多产业早已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结合,正以新的模式、新的方式产生新的用户消费习惯,产生新的市场需求,如电影、文学、视频等等。
而作为文化行业鼻祖代表中国上下五千年具有时代特征的中华文化依旧停留在人们的意识形态中,在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中,用什么样的互联网模式将中华文化重回人们的视野中来?而后是否可以改变中华文化行业,成为行业发展的新机会?
文化大数据产生聚合反应
三十万年的民族根系、一万年的文明史、五千年的国家史。中华文化,亦称华夏文化。中华文化历史源远流长,从黄帝时代开始,在每段历史朝代演变的过程中都在形成每个时代特有的文明形态。直到五千年后的今天,中华文化被归纳成历史文化、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等。
据不完全统计,在今天的华夏大地上,具有时代特征的文化种类约有20000种之多,这些文化或是进入博物馆,或是成为当地著名的传统文化企业的产品,又或是面临失传进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对于文化践行者与传播者来说,欲想将散落在华夏大地的中华文化整理与归纳是一种挑战,想以一个单体文化去唤醒人们对文化的认知更是一种难上加难的事。
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出现,或将改变这一困局。首先是文化数据的挖掘,以往从业者想要获取文化数据都必须经过文化发源地或者当地图书馆历史文献,而互联网挖掘技术的实现,则大大缩短文化数据收集的时间。再就是对数据的管理与分析,在获得与使用全面数据、完整数据的时候,建立系统、科学的数据库管理,可以分层次分内容深入分析数据的有效性与价值,在中华文化中去得到过去无法企及的商机,也避免从业者决策与判断成本的浪费。
同样,将若干单体文化汇聚成专业类的数据库,形成聚合反应,让更多人了解中华文化,参与到中华文化行业发展中来,从而为中华文化产业规模化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
O2O模式,拉近“人”与“文化”的距离
“传承与保护”永远是中华文化发展的主旋律,文化部门为此成立非遗办等管理单位,帮助民间即将失传、快要消失的中华文化传承人申请专项资金,达到保护的目的,实际上,一个行业或说中华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不仅是停留在所谓的“目录申请”上,更重要能够正确引导与发现中华文化的商业价值,如何实现中华文化商业价值的实现是要重新回到商业的本质上来,让存在人们意识形态上的中华文化回归到老百姓的生活中。
在互联网O2O模式风暴正在刮向各个传统行业的同时,中华文化同样也存在机遇与挑战。互联网O2O模式注重线上产品的内容输出与线下产品体验服务,高质量的内容与完善的功能让用户更清楚的了解产品,更便捷的选择产品,中华文化可以说每种文化都有它独特的故事,也有着独特的技艺工序,如果我们通过包装与重新打造,将中华文化转化为用户喜欢的文化产品,那么,20000种中华文化就是20000种文化产品,文化产品的出现定会滋生新的市场与新的用户需求。在市场与需求面前,则对承接用户体验场所的行业内企业与机构提出更高的要求与挑战,当然也将改变中华文化行业格局。
我们将中华文化特征比较明显的博物馆、传统文化企业与非遗机构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的线下体验地,互联网O2O模式将改变他们什么?
让博物馆“热闹非凡”。博物馆作为文化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公众而言,在中华文化的诠释与展现上比教科书有更强的直观性和更专业的知识性。文化部备案的各类博物馆有4000多家,每座博物馆都承载一种文化,都有存在的价值与意义。然而除了规模与影响力较大的国家、省级著名的博物馆具有吸引观众和游客的先天优势外,其他大部分博物馆,特别是专业博物馆,观众量普遍偏少。虽然现在多半博物馆,早已实行免费开放的政策,但是依然门可罗雀。在观众和游客数量得不到保证的情况下,博物馆很难实现理想的经济效益。
博物馆因此或通过不断的改造,或推出各种陈列展览与活动,刺激观众走进博物馆,增加博物馆游客数量,从而实现自身的造血功能。然而,因为缺乏对游客精准的分析与理解,推广渠道的匮乏,改造后的博物馆或各类活动并没有带来真正有需求的人。
在互联网时代,尤其是移动互联网O2O领域,产品多种多样,从行业的各个角度来满足用户对生活的追寻,用户同时也愿意为更富有内涵的内容贡献时间,为更富有体验性的产品去买单。博物馆本身就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借注互联网科技服务将内容不断的完善,再上有效的推广与传播,定会让更多人发现博物馆的内涵与魅力。
试想,一个人来到一座陌生的城市,通过一款移动应用,就知道身边有多少博物馆,哪座博物馆离的最近,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空分车间安全用电管理制度.docx VIP
- 2025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入库题库与答案.docx VIP
- 2025-2026学年小学信息技术(信息科技)三年级上册(2024)黔科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 结构动力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大学MOOC慕课章节测验答案.pdf VIP
-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检查重点事项指导目录.pdf VIP
- 月度绩效考核评分表(通用类).docx VIP
- CNAS-CL02-2023 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docx VIP
- 法医临床司法鉴定考试题.docx VIP
- 地面、墙面、吊顶施工方案汇总.doc VIP
- 新解读《GB_T 23169-2019发制品 教习头》最新解读.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