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时速中传统企业转型大硬伤.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盘点:生死时速中传统企业转型3大硬伤 论文类别:计算机?-?网络营销 上传时间:2014/10/9?6:58:00 论文作者:未知 ?   中讯:有幸在2013年,我和团队成员在国家首批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广东省汕头市体验了一把传统产业互联网化推动工程。因为广东宇博电子商务产业园的六位产业巨头对新兴产业的理解、包容和开放,才有了这次合作,也因此让我对中国传统企业转型(或称之为传统产业互联网化)有了更主观和深刻的认识和体验。   最终,广东宇博电商园协助当地产业转型的案例在2013年底参加暨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发起的“E战成名”大赛,被评为优胜奖,入选学院的EMBA实战案例。   很多人都说2014年是传统产业转型元年,但是根据目前我在江浙和胶东半岛等地获取的信息看,我对未来一年半传统产业转型速度有点“捉急”,总觉得时不我待!   因此,特拟此文,与诸位身处传统产业和在(移动)互联网风口中央急于求变的企业家共享。   【第一伤】   传统产业转型第一难,难在“思维”不易转!面对挑战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产业巨头、行业骄子的思维要转变很关键。经过了电商的“看不懂、看不起、学不会、拦不住、跟不上”的教训和震动后,大多数传统企业老板也会讲“我们要转型”吧啦吧啦之类的话。然而,转型第一难其实就在企业主身上。我一直分享一个观点,传统企业主之所以提转型,只是因为从上(政府)而下(公知)都在谈,加上现在生存环境改变,迫使他们布局。然而,因为他们没有被其他领域切入自己行业的“雷军”兜头兜面打上一巴掌,他们不知道疼。因为小米的几巴掌,中兴醒了,华为懂了,联想也学乖了。也因为现在“小米”还不多,所以“狼来了”意识并不强。   同样,基于意识,导致在转型的过程中,容易和第三方服务机构或运营合作方产生磨合的困难。有一位新生代实业家曾和我交流过一个观点:“在广东,要改变一个成功过的实业老板,非常难!因为过去的成功让他们太强势了!”确实,任何一个地方的传统产业(包括品牌企业),改革开放前期的种种红利(包括政治待遇)他们都享受到了。当过去的成功加上自己对转型的理解和实际运作???一致时(很多人前期讲愿意投入,但是对投入的理解没有实际规划或者预期太低),我们可以发现,“三不管”(不揽权、不插手、不放心)成为“都要管”(不再是扶上马,送一程)!这种现象的出现,在中国内地曾发生过两轮家喻户晓的事件。第一个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很多从外企或者知名企业出来的高级职业经理进入民企不久后落荒而逃。第二波就是2010年后期,很多传统品牌企业进入电商领域烧钱请“电商运营高手”,结果多数闹得不欢而散。其结果是出现了一大批TP运营公司,A家不接甲品牌,B、C两家立马抢得不亦乐乎。   有问题不可怕,没问题才最难受。我的经验告诉我:   1.上策是学会沟通和洗脑。面对比你成功的对象,搞定TA的唯一手段就是事前洗好脑,约法三章,一定要白纸黑字,落在纸头。在执行过程中,要如同热恋中的情人,让对方知道你的进展和成效。否则,80%以上的转型搞到一半一定会出现变故。   2.要想获得平等对话的基础,是获得信任并展示你的赚钱能力。不要听信传统企业主对你拍胸脯说的话,信任永远是讲条件的。不赚钱就是耍流氓!记住:不会下蛋的鸡永远不是合格的母鸡。   3.找对商业模型,让所有人都知道我们最终去哪里、怎么去,大概要花多长时间,需要什么工具或者相应能力的人。确定目标和执行点后,要快速形成以下几“化”:内部管理制度化、可控化;业务产品化、成果可快速复制化;团队分工化、可协作化、可扩大化。只有有了这三板斧,才有可能把既定的战略执行下去。   【第二伤】   传统产业转型第二伤就在企业转型定位的深刻研究,换句话说就是商业模型。商业模型的概念源于这几年广州暨南大学经管学院教导EMBA学生的一个重要方式,其强调的不是简单的盈利模式(现在很多人把盈利模式=商业模式/模型),关键是对整个商业模式逻辑和关键要素进行立体建模,做出分析判断。   为什么说建立商业模型很重要,其实只要分析一下就了然于心了。传统产业之所以要转型的最大问题是时代变了,营销工具、手段也进步了,同时,客户越来越不好找到了。在计划经济时代或者改革开放初期,大量的制造企业或国内品牌企业(海尔、联想、七匹狼等)遇上了最好的产品销售时光。在供需不对等的年代,在改革开放前十年,国内老百姓是你给我什么我全都要。国外客户呢,进入广交会或到浙江、广东等制造业基地一看,乐了,人工好便宜,东西还不错,单子交给你们,放心。如果要套用理论的话,1964年西北大学杰瑞·麦卡锡教授的《营销学》一书中就提出了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   到了改革开放第二阶段,供应逐步多了,为了抢夺消费者,内销企业开始做广告

文档评论(0)

103015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