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4)堂堂清:第四单元 “亚洲觉醒”的先驱.docxVIP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4)堂堂清:第四单元 “亚洲觉醒”的先驱.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4)堂堂清:第四单元 “亚洲觉醒”的先驱

“亚洲觉醒”的先驱1.“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是孙中山的一句名言。孙中山自己也一直是不断超越自己,紧跟历史发展潮流,与时俱进的。下列各项中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①甲午战争爆发前夕,抛弃改良幻想,走上反清革命道路②同盟会成立时,把原兴中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斗争纲领发展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纲领③辞去临时大总统,把这一职务让给袁世凯④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A.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2.从改组国民党到发动“二次革命”,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对袁世凯的斗争方式经历了A.由政党竞争到工农运动的变化B.由维护共和到反对复辟的变化C.由议会斗争到武装斗争的变化D.由权力之争到民主革命的变化3.甘地是印度现代民族解放运动的著名领袖,甘地主义的创始人。下列对甘地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甘地是印度资产阶级政党国大党的领袖B.甘地主义是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指导思想C.甘地对英国殖民统治者从不抱有任何幻想D.甘地的斗争方式有很大的局限性4.孙中山和甘地被分别誉为中华民国和印度共和国的“国父”。作为资产阶级政治家,两人不约而同地提出了发展民族经济的主张。他们在发展民族经济方面的相同点包括①都看到工业文明的弊端②都希望实现国家现代化③都主张发展本国重工业④都反对西方的殖民掠夺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5.凯末尔还是一名军事学校的学生时就说过:“为了拯救国家,没有其他的办法,只有摧毁从政府机器到国民精神的一切,并树立新的东西。”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凯末尔开始走上反抗素丹专制统治道路B.凯末尔主义的理论体系已经基本形成C.凯末尔社会变革思想在青年时代已经萌发D.此时凯末尔赢得了“伊斯坦布尔大救星”的美称6.192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新土耳其》一书,其中认为,土耳其和中国“同为近东远东两大病夫,相似之处甚多……现在土耳其已经霍然病已,而中国转有病入膏肓之势……昔人有言:‘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不要徒然惭愧,我们还是进一步努力去‘结网’罢!”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两国国情有较多的相似之处B.“土耳其已经霍然病已”主要得益于凯末尔改革C.“中国转有病入膏肓之势”主要因为北洋军阀统治D.该书主张学习土耳其,开展全盘西化的改革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之革命发韧于甲午以后,盛于庚子,而成于辛亥,卒颠覆君政。夫革命非能突然发生也。自满洲入据中国以来,民族间不平之气,抑郁已久。海禁既开,列强之帝国主义如怒潮骤至,武力的掠夺与经济的压迫,使中国丧失独立,陷于半殖民地之地位。满州政府既无力以御外侮,而钤制家奴之政策,且行之益厉,适足以侧媚列强。吾党之士,追随本党总理孙先生之后,知非颠覆满清,无由改造中国。乃奋然而起,为国民前驱;激进不已,以至于辛亥,然后颠覆满洲之举,始告厥成。材料二然而当时之实际,乃适不如所期,革命虽号成功,而革命政府所能实际表现者,仅仅为民族解放主义。曾几何时,已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此种妥协,实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夫当时代表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者,实为袁世凯。其所挟持之势力,初非甚强,而革命党人乃不能胜之者,则为当时欲竭力避免国内战争之延长。且尚未能获一有组织、有纪律、能了解本身之职任与目的之政党故也。使当时而有此政党,则必能抵制袁世凯之阴谋,以取得胜利,而必不致为其所乘。夫袁世凯者,北洋军阀之首领,时与列强相勾结,一切反革命的专制阶级,如武人官僚辈,皆依附之以求生存。而革命党人乃以政权让渡于彼,其致失败,又何待言?——以上材料均摘自孙中山《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1)据材料一,孙中山为什么认为“革命非能突然发生”?结合所学,指出“始告厥成”的主要依据。(2)据材料二,孙中山从“革命第一次失败”中得到哪些教训?为此,在国民党一大期间孙中山进行了怎样的探索?(3)综合上述材料,表现出孙中山怎样的精神?8.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涌现出许多著名的民族主义者,甘地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99年,当大英帝国的地位受到布尔战争(英国人和布尔人为争夺南非殖民地的战争)挑战时,甘地自愿服务组织了一个志愿战地救援队……1906年,面临祖鲁人(南部非洲民族之一)的叛乱,甘地再次组织担架队……1914年,英国与德国爆发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甘地在伦敦又招募了一支志愿救护车队……甘地之所以这样不遗余力的竭诚奔走,是相信,凭借着这样的付出,能够为印度同胞在帝国中赢得一种完全平等地位。——凯瑟琳·布什《甘地》材料二当甘地长途跋涉到达海边双手捧起一把盐时,英国殖民当局为之震动。史学家认为,正是这次“盐游行”迫使英国殖民当局举行正式谈判,并且最终使印度在1947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