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先知:豆奶,替代牛奶只是梦.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市场先知:豆奶,替代牛奶只是梦 论文类别:管理学?-?市场营销 上传时间:2015/12/3 论文作者:谭霁刚   从上一篇市场先知牛奶篇,公开后,不少读者问我是不是在鼓吹豆奶,我真不是,我也不认为豆奶能在中国替代牛奶。同时也如我所预料,果然有读者骂我,对此我笑而不语,大家等等看,时间会证明对错。?   在美国,有个叫斯蒂夫?迪蒙的美国人搞了个名叫“丝绸”的豆奶品牌打进了美国竞争激烈的大众饮料市场。?   “丝绸”牌可以说是个突然崛起的明星产品,它在市场上的异军突起完全可以和70年代中期兴起的酸奶产品的成功媲美。“丝绸”已经是美国人最喜欢的全国性的豆奶品牌,这种地位甚至超过了所有的牛奶品牌,因为美国从来就没有过一个真正的全国性的牛奶品牌,有的只是在一个州或几个州内流行的牛奶品牌。?   而斯蒂夫?迪蒙还远没有满足。他认为这只是小小的???步,现今饮用豆奶的绝大部分都是年轻人,他希望能够将市场扩展到小孩和老人,等到妇孺皆知、老少咸宜的时候,可以想象“丝绸”牌豆奶产品的市场规模将会有多大。如果了解斯蒂夫的真正长期目标,你更会惊讶不已:他要用豆奶整个地取代牛奶,将牛奶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抹去。很疯狂吧?不过,这位仁兄,利用与美国原有牛奶公司合资联营,真正在美国将牛奶一点一点地挤出白色饮料这个市场。?   在日本,豆奶产品近些年也发展得不错,有不少口感品质都不错的产品从中性豆奶到发酵酸奶都有,消费量也很不错,连化妆品都有不少主打豆奶概念,更搞出了豆奶浴、豆奶火锅。其还有部分国家豆奶制品也发展红火,我就不例举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网络上找资料。?   虽然国外,豆奶大有取代牛奶之势,但是在中国豆奶应该不能替代牛奶。?   下面就来谈谈,为什么豆奶无法替代牛奶。?   一、本土产品,因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让豆奶难高大上起来。?   大豆是中国土生土长,并向世界传播的品种。国人吃豆腐喝豆浆豆奶的历史,据说从汉代就开始了。按想如此有历史和饮用习惯的产品比国外应该发展得更好。但事实却向相反的方向发展。?   如中药在国内被主流媒体、精英人士批判得一无是处,但可以在日本、韩国发展并成为他们的国医国药向世界高价出口。?   如中国英文代名词陶瓷,在国内也不如国外发展得好,人家不但能将陶瓷做成比钢铁锋利的刀具,还可做成高端实用的发动机以及一些更尖端的地方。?   豆奶能在美国红火是因为,日益蓬勃的素食运动主义者越来越多,并且美国人曾经大多数把大豆产品当作保健食品在对待。在德国现在市场上的豆奶(即豆浆)很贵,是牛奶价格的两倍,包装上面印着“绝无胆固醇”。另外德国还有一个产品特别好——大米奶,实际上有点像中国的浓米汤。因为德国的膳食,越来越要求生态有机,越来越向东方靠拢,即植物性食物越来越多!在日本民众一直推崇中国传统饮食和文化,加上政府为了民众健康做了大力推广,如日本有将某个年命名为豆奶元年。?   但在中国,国人对豆奶的印象并不美好,九十年代各种豆奶中毒事件让消费者有点小怕怕。大豆是我国土生土长的玩意,现代的国人没有了唐朝人的自豪感更多的崇洋媚外,除了古董外,大多人不太接受土东西反而喜欢洋玩意儿。豆奶豆浆在大多国人的心目就是土里土气的土货,又因为觉得大豆太过平常,并不觉得他是个多么有营养的东西。大有见得越多越不珍贵的心理特点。另外一杯豆浆有地方卖五毛有地方卖一块,豆奶对中国消费者来说不就是豆浆吗,如何能让消费者觉得高大上。人家喝牛奶,那是代表着面子,洋人喝的东西,我家也常常喝,多有面子。豆奶在中国可给不了消费者的面子需求。豆奶对中国消费者来说,一个小磨或一个豆浆机就能自己做,哪像牛奶一样,要喝牛奶还得要大草场养牛,自己能做的东西在国人心目中都不神秘,也不高大,自己越不能接触和直接做的东西才珍贵。?   在我国豆奶要替代牛奶,消费心理可能不愿意接受。?   如香港的维他奶,出生自香港最穷苦时期的1940年香港人的生活不富裕,营养不良和各种疾病很普遍,人们的日常饮品以豆浆为主,当时,豆浆是以“穷人的牛奶”、“廉价饮品”形象出现的。罗桂祥认为由大豆制成的豆奶,可成为牛奶替代品,他以“维他奶”来命名,“维他”和“奶”分别来自拉丁文和英语的概念。“维他奶”在香港一推出就取得成功,可到了70年代,香港人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营养对一般人并不缺乏,标榜“穷人的牛奶”的豆奶因此成为被替代品,公司的业务陷入低潮。?   70年代中期,“维他奶”以一种“休闲饮品”形象再度在市场上出现。1983年,“维他奶”推出一个电视广告,背景为现代化城市,一群年轻人拿着“维他奶”随着明快的音乐跳舞,并配以“岂止像汽水那么简单”的广告语。80年代末期,广告又重点突出其亲切、温情的一面。对很多香港人来说,“维他奶”是个人成长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大多数人对其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和认同感,即“维他

文档评论(0)

103015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