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审美经济时代
第五章 经济审美化的外驱力 人文学院 艾晓玉 第一节 经济审美化外驱力之一:文化交流 一、 外来文化的侵蚀性 1、五四运动:中国人第一次自己抡起大锤,砸向了自己的传统文化 胡适先生当年与黄侃之争 文学作品到底是用白话文来写,还是用古文来写好 黄侃:“妻亡速归” 胡适:“谢谢,干不了” ?例:音乐审美与经济? 在审美经济时代,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物质产品的精神性价值。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勒和贝克尔在论文《偏好是无可争辩的》中认为,从音乐消费中产生的边际效用依赖于消费者已经消费的总量及其欣赏音乐的能力,而欣赏音乐的能力又是以往音乐消费的一个函数。简而言之,消费越多,欣赏能力越高。欣赏能力越高,就会更加激发消费者对该类文化产品的兴趣和购买欲望。 推而广之,其国内消费者特别是青少年一旦对国外某种文化产品产生强烈的归属感,慢慢地疏远自身文化,这对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 我们要做的不是改变这种文化,或消灭这种文化,而是使其转型以适应世界潮流。 ——王国维 2、外来文化对中国审美的影响 A食物 B节日 C生活方式 D消费方式 二、本土文化的根植性 1、集体潜意识 苦与乐 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孟子三乐: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入世与出世:儒、道、释 儒: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道:道法自然 释:万法皆空 穿衣吃饭皆是修行 中国传统审美文化以人生为艺术,注重自我完善,反对人为物累,追求超凡脱俗的人生境界。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孔子 2、对新物之美的尝试与抵制 自由: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钱包那么小,哪都去不了 2、对旧物之美的维护与厌倦 孝:节假日看望父母,礼物 三、文化交流对经济审美化的影响 认同异质的审美文化 协调共赢 例:中国与德国文化差异 /overseas/2012-10/14/c_123819622_2.htm 第二节 经济审美化外驱力之二:科技创新 一、技术升级对经济审美化的影响 便捷 丰富 焦虑 空虚 二、产品创新对经济审美化的影响 更新和怀旧 求新与厌新 节约与浪费 /pl/ch/2015-09-07/doc-ifxhqhuf8145912.shtml 三、审美经济指明科技发展的方向 卡尼曼认为不能把效用、而要把快乐做为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 卡尼曼区分出两种效用:一种是主流经济学定义的效用;另一种是反映快乐和幸福的效用。 卡尼曼把后一种效用称为体验效用,并把它作为新经济学的价值基础。最美好的生活应该是使人产生完整的愉快体验的生活。这是经济学200多年最大的一次价值转向。 第三节 经济审美化外驱力之三:可持续发展 一、和谐社会对经济审美化的要求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商品使用价值的社会性因素构成了商品美的内容: 求新 求异 求舒适 求快乐 求尊荣 求跟随社会文明脚步 二、环境保护对经济审美化的要求 环境美(小环境、大环境) 环境美的保护与开发: 1、商品制造环保 2、自然环境生态平衡与美感保存 3、人类生活环境的美化与适宜 三、审美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要求人类走有节制的道路,即: 要节制贪婪、节制物欲、节制过度消费; 要求人们担负起对社会和大自然的道德责任; 要求人们培育宁静致远的审美理想,以审美化的方式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关系,避免人与人的利益冲突和人与自然的尖锐对立。 任何经济变革,从来就不是一种单纯的经济运作过程,而是一个“经济-意识形态”双向运动的过程,它必然伴随着新旧观念的剧烈摩擦和审美文化的重新定向。 随着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中国单一的所有制结构被打破,出现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新局面。 与社会经济结构的多元化相伴随,社会的利益主体、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及思想意识等,也都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这一切都深刻地影响到人们的审美取向,大众的审美趋势从追求精致走向展现气魄,从追求统一走向追求个性,从清淡朴素走向美味华丽,从工业文明审美观走向后工业文明审美取向。? * *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防范遏制矿山领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硬措施》解读.pptx VIP
- [运行]-污水处理运营费用明细.docx VIP
-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专业解读课件.pptx VIP
- 高中数学精品讲义:三角函数的概念(五大题型).pdf VIP
- 2025无创正压通气临床研究年度进展.pdf VIP
- 20240320可用性工程(人因设计)研究报告 空白模版.docx VIP
- GB_T 32151.14-2023 碳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 第14部分:其他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企业.pdf VIP
-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措施.pdf VIP
- 12J6 外装修标准图集.pdf VIP
- 兽医内科病 兽医学教材.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