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借势”的管理智慧.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人“借势”的管理智慧 论文类别:管理学?-?市场营销 上传时间:2016/4/19 论文作者:王运启 ?   至圣先师孔子告诫我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浩瀚如海的中国典籍里,充满着许多古圣先贤遗留下来的经验与教训。这些经验与教训可供当今各行各业的管理者充作“知兴替”与“明行失”的借鉴。?   古今中外,成功者普遍都具有善于借助别人之智本领。王之焕的名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说为了看得更远,就得去登高;为了涉水过河就得去打造船只。为了跑得更快、走得更远,就需要借助于车马这些古代交通工具。否则,就不能获得优势。后来,人们就把这种借势拓展到政治、军事和商业贸易上来了。如历史上的“水淹七军”就是借助水势,如“借东风”就是借助风势。清朝的大贪官和坤之所以敢于胡作非为,就是借助乾隆皇帝的宠爱之势,胡雪岩之所以能够从一个被钱庄解雇的小伙计,发展为一代“红顶商人”,某种程度上也是借助了左宗棠、王有龄等这些人的权势。三国时代的孔明也是位善借势借力的能手,如他导演的孙刘联兵,火攻曹军的“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一例就是典型,还有“草船借箭”也是巧在“借”字。?   一个人能竭尽自己的能力去完成一项事业,这是难能可贵的,也需要去奋斗。但是,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情况下,门类很多,社会分工精细,一个人或一个企业团体所掌握的科学技术知识是极有限的,在某些科学技术乃至具体工作环节上,哪怕是最杰出人物或团体,亦不可能独自完成,必须要借助别人的力量才能攻克。更为值得注意的,人的智慧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尽人之力远不如尽之智,所以古人已道出了很多的策略。“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天。”一个人或一个企业团体,只要善于借助别人的力量,就可事半功倍,更容易更快捷地达到成功的彼岸。?   借势“会运筹不邀功”?   刘邦称帝后问百官:“你们老实告诉我,为何我能得天下,而项羽却失去天下,请不要保留!”底下的人答道:“你平常虽然傲慢无礼,动不动就发脾气,但是你赏罚分明,?属下攻城掠地之后,你都会论功行赏,所以将士都愿意为你效命。反观项羽,他虽然表面上非常仁慈,可是事实上他却是刚愎自用。他将所有的好处往自己身上揽,最后弄到众叛?亲离。这是你得天下项羽失天下的理由。”刘邦说:“你们只知其一却不知其二。就运筹帷幄这类策略规划工作而言,我的能力远不如张良;就安抚民心,提供粮饷供前线官兵作战这类行政作业而言,我的能力远不如萧何;再就统率大军,冲锋陷阵的带兵术而言,我的能力远不如韩信,这三人都是人中豪杰。我之所以能得天下,那是因为我能器重他们的专长。至于项羽,他连一个范增都不能重用,这是他失去天下的主要理由!”    如果我们对“领导”这个概念进行认真分析,就可以看出,“因势利导”恰恰是“领导”的本质内容之一。因为“领导”,即指领导人要遵循多数人的愿望,按照大多数人的意志,对他们加以正确引导,使他们的前进方向更加明确,少走弯路,少受挫折。具有自信心的上司是不会邀功的。但是欠缺自信心的上司却容易将部属的功劳据为己有,甚至还要妒嫉部属的才华与良好表现。与这类上司相处,部属必然产生“伴君如伴虎”的强烈感觉。就身为上司的人而言,他的一切成就均来自属下之鼎力支持与配合。因此,与属下分享荣耀是应该的。其次,上司对下属良好的工作表现表示认知与赞赏,是对属下的一种莫大的激励。因此,与属下分享荣耀是必要的。?   正人正己备“三面镜子”?   唐太宗在临朝问政的时候,曾经对身边的群臣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常常保有这三面镜子,以防自己犯错。”?   “将帅无能,累死三军”,“瓶颈总是位于瓶的上端”这些话发人深省。基于此,企业领导都应该效法唐太宗,经常保有三面镜子,以防止自己犯错。第一面镜子用以检视自己仪容与言行;第二面镜子用以反射先人遗留的启示与教训,镜子用以检视自己仪容与言行;第三面镜子用以观照别人的作为与经验。“强将手下无弱兵”,兵随将转。?   假如领导本身是个二流的领导,领导的知识,见识与胆识都相当平庸。领导将欠缺良好的鉴赏力与锐利的判断力,因此领导手中所进用的,培植的或是器重的人员,很有可能都是三流或不入流的那一类。领导将付不起昂贵的代价来网罗一流或二流的人才。领导更无法提供一个宽广的空间让他们发挥所长并施展潜力。基于此,领导所能网罗的将只限于三流或不入流的人员。?   同时,如果领导是个二流的领导,将不敢重用或借势那些有潜力足以取代领导的那些部属,更不用说重用一流的部属!就算领导底下有一群一流的部属存在,这一群一流的部属将不可能长期待在领导底下。他们很可能会飞掉,这就是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侍”的道理。倘若他们不飞掉,也很可能透过新陈代谢功能之发挥,取领导之位而代之。?   因此,领导必须不断地透过“三面镜子”自我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03015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